敦煌哪有站小巷的地方啊,敦煌哪有小巷可去
那天刷手机,突然看到一条老帖子问:“敦煌哪有站小巷的地方啊”。我盯着屏幕就乐了,这问题问得真有意思,就像在问沙漠里哪能捡到贝壳似的。
其实琢磨一下,问“敦煌哪有站小巷的地方啊”的朋友,八成是听说别的古城有些隐蔽的小巷子挺有意思,以为敦煌也该有。但来了才发现,敦煌这座城啊,它的性格不太一样。
敦煌的“小巷”不在城里
我在敦煌老街溜达过好几回。说实话,你想找那种青石板路、两边是高墙深院的小巷,还真不容易。这里的街道大多宽阔,阳光能直接洒在肩膀上,路边的杨树哗啦啦地响。刚开始我也纳闷,后来才想明白——敦煌本身就是一座在宏大叙事里存在的城市,它的“小巷”,根本就不是我们平常理解的那种街巷。
记得有一回,我避开人群,在莫高窟景区后面的一片空地上站着。那会儿接近傍晚,游客差不多走光了,风卷着沙粒轻轻打在脸上。我突然就懂了,敦煌的“小巷”,其实是这些被大多数人忽略的角落。可能是在某个洞窟外面静静站一会儿的几分钟,可能是鸣沙山月牙泉背后那个没什么人的沙丘,也可能是你走在敦煌市区,突然拐进一条安静些的街道,听见当地居民用方言聊天的瞬间。
这些地方不需要特意去“站”,你只要走过去,停下来,感觉就来了。
月牙泉边的意外发现
说起敦煌哪有小巷可去,我倒想起一次经历。那天在月牙泉,我没跟着人群爬鸣沙山,反而绕着月牙泉旁边那条少有人走的小路溜达。路很窄,一边是芦苇,一边是沙丘,勉强也算个“小巷”吧。
走着走着,碰到一位正在清扫落叶的老大爷。我凑过去闲聊,问他天天在这儿工作腻不腻。他笑了,说:“你看这水,冬天一个样,夏天一个样,风来了一个样,风停了又一个样,哪能腻呢?”他指着远处,“那些着急忙慌拍照的,才是什么都没看见。”
这话让我愣了半天。是啊,在敦煌这种地方,你越是急着找“景点”,可能越是错过了真正的景致。
所以现在要我说敦煌哪有小巷可去,我觉得就是那些让你能停下来的地方。可能是阳关遗址外那片苍茫的戈壁,站在那儿能听见风声里带着历史的味道;也可能是敦煌夜市某个不太起眼的摊位前,老板慢悠悠地给你讲他爷爷那辈怎么从外地来到敦煌的故事。
说到底,在敦煌这座城里,“站小巷”更多的是一种心态。你得把脚步放慢,把心情放松,让这座城市的节奏慢慢浸润你。它的宏大需要你拉开距离去感受,而它的细腻,恰恰藏在你停下脚步的每一个瞬间。下次要是再有人问我敦煌哪有站小巷的地方啊,我大概会告诉他——别找了,先停下来,巷子自然就出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