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云港巷子里的爱情哪里有,巷弄情缘何处寻
石板路上飘来的歌声
巷口那家修鞋铺的老张头常说,这巷子啊,比咱们谁都懂感情。他说这话时,手里锤子敲得叮当响,像是给这句话打拍子。我起初不信,直到有天傍晚,看见隔壁院子的陈姐站在巷子拐角等人。她手里攥着两串糖葫芦,眼睛亮得像刚被雨水洗过的青石板。
你问连云港巷子里的爱情哪里有?它不在电影院,也不在网红餐厅,它就藏在陈姐那两串糖葫芦里。她等的是刚下班的丈夫,那个在码头开吊车的汉子。每次见到她,汉子都会从工装口袋变魔术似的掏出点什么,有时是几朵野花,有时是海边的漂亮贝壳。
这让我想起巷尾那对卖豆腐脑的老夫妻。他们的摊位很小,刚好放得下两只桶,一把伞。清晨五点,大爷推车,大娘就在后面扶着桶。有次我问大娘,为啥不换个大点的地方。她擦擦手说:“这巷子窄是窄,可咱俩并肩走,刚好。”
你说巷弄情缘何处寻?它可能就在你家楼下那棵老槐树底下。树荫里总摆着几张小板凳,是巷子里老人们聚会的地方。他们不说“我爱你”,却说“今天给你留了碗绿豆汤”。刘奶奶每天都会多带个垫子,因为王爷爷有关节炎,石凳子坐不得。
巷子里的白天和夜晚是两种光景。白天各家忙各家的,只有晾衣绳上的衣服在风里打招呼。可一到晚上,家家窗户透出的光就连成了线。特别是下雨天,那些灯光在水洼里碎成一片片,像谁不小心打翻了的星星。
前阵子巷子改造,来了不少年轻人。有个画壁画的姑娘,总爱坐在李家门槛上画夕阳。李家儿子天天给她送水,一来二去,两人就并肩坐在门槛上看云。后来墙上多了幅画,画的就是这条巷子,每扇窗都亮着,每扇门都开着。
要说巷弄情缘何处寻,其实它不需要刻意去找。它可能就在清晨一起买菜的篮子里,在午后共享的躺椅上,在傍晚飘起的炊烟里。这种感情不像海浪那样汹涌,倒像是巷子里那口老井,看似平静,却从来不会干涸。
现在每次走过这条巷子,我都会放慢脚步。修鞋的老张头依然在敲敲打打,只是他身边多了个收音机,放着些老歌。歌声在巷子里转着弯,飘进每户人家的窗子。我想,也许他说的对,这条巷子确实比我们都懂感情——它见证过太多这样的故事,多到每一块砖都记住了这些温暖的瞬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