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色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车站对面弄堂印象
那条巷子,就在车站对面
百色火车站总是人来人往的,旅客们拖着行李箱,匆匆地来,又匆匆地走。他们的目光要么落在手机屏幕上,要么望向远方的道路,很少有人会特意去注意,就在车站的正对面,隔着一条不算太宽的马路,藏着一条小小的巷子。我第一次发现它,纯粹是因为等车时间太长,想找个地方透透气。
站在巷口往里望,感觉像是跨进了另一个世界。火车站那边的喧闹,到了这里,仿佛被一层无形的屏障给过滤掉了,声音变得模糊而遥远。巷子不宽,两边是些有些年头的矮房子,墙面斑驳,露出里面砖块的颜色。几根电线横七竖八地搭在头顶,把天空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的。说实在的,这百色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第一眼看上去,真没什么特别的,甚至有点破旧。
但走进去几步,生活的气息就扑面而来了。一位老大爷坐在自家门口的小竹椅上,手里摇着蒲扇,眯着眼睛打盹,他脚边趴着一只黄白相间的猫,也跟他一样,懒洋洋的。旁边一户人家的窗户里,飘出炒菜的香味,是那种熟悉的、带着锅气的家常菜味道,让人莫名感到安心。再往里走,还能看到晾晒在竹竿上的衣服,在微风里轻轻地晃着。
这车站对面弄堂印象最深的,就是这种动静之间的反差。一墙之隔,外面是高速运转的现代交通枢纽,代表着出发和到达;里面呢,时间仿佛走得很慢,是日复一日的、安稳的日常。旅客们带着故事奔向四面八方,而巷子里的居民,则守着他们的一方天地,过着细水长流的日子。这种感觉挺奇妙的,就好像这条巷子是一个安静的观察者,它看着车站的人潮涌动,自己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节奏。
我慢慢走着,偶尔能听到屋里传来的电视声,或者几句邻里间的闲聊。有个阿姨正弯腰在门口的小花盆里浇水,里面种着几棵小葱和辣椒。她看到我,也不觉得陌生,只是抬起头对我笑了笑,又继续忙她手里的活儿。这种不经意的友善,让作为一个外来者的我,心里那点局促感一下子就消散了。
我想,对于住在巷子里的人来说,火车站那持续的轰鸣声,恐怕早已成了他们生活里的背景音,像呼吸一样自然。他们或许习惯了在鸣笛声中入睡,也习惯了在列车进站的震动中醒来。外面的世界再大,再忙碌,回到这条小巷,心就定了。这里的每一扇门后面,大概都装着各自的一日叁餐,喜怒哀乐吧。
回过神来,我发现我已经走到了巷子的另一头。回头看去,狭长的通道尽头,依然能看到火车站那座现代建筑的模糊轮廓。我深吸了一口气,巷子里微凉的空气,带着一点饭菜香和泥土味,和火车站大厅里那种混合着消毒水和人群的味道完全不同。这次偶然的漫步,没看到什么惊人的景色,却让我带走了一份特别的宁静。这百色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就像城市飞速发展的一个注脚, quietly 讲述着另一种生活的模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