阆中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如何快速约,初到异地如何迅速结交朋友
初来乍到阆中这座古城,青石板路走得脚底发酸,看着茶馆里谈笑风生的本地人,心里莫名有些发慌——该怎么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打开局面呢?
记得第一天在状元坊附近转悠,碰到个摆摊画糖人的老师傅。我站在旁边看了会儿,忍不住问:“这凤凰的尾巴怎么就能甩得这么顺?”老师傅嘿嘿一笑,递过根竹签让我试试。结果糖浆在我手里成了四不像,反倒引得周围几个游客围过来指点。就着这锅熬化的糖浆,我们竟聊了半个下午。
把陌生场景变成熟悉角落
后来我发现,像牛肉面馆、醋坊体验店这类地方,天然就是破冰的好去处。中午特意选了家老字号面馆,看见对面坐着个独自用餐的大哥,我顺势问了句:“您这红油浇得真讲究,能教教我该怎么调吗?”就着这碗面的工夫,我们聊起了古城墙哪个段落的夕阳最好看。
其实结交朋友这事儿,关键不在说多少话,而在于找到那个能自然开口的契机。比如在丝绸店摸摸料子时,可以问问旁边也在挑选的人:“这蝉翼绸和素软缎哪个更适合送长辈?”等待回答的间隙,记得给对方留出接话的空间。
有回我在华光楼拍照,帮两位阿姨按了快门。她们热情地告诉我中天楼才是拍全景的绝佳位置,还推荐了楼下掌柜特别实在的醋泡脚店铺。你看,有时候主动释放善意,就能换来意想不到的本地情报。
现在想想,当初担心在陌生城市难以快速约到人交流的焦虑,其实多半是自己吓自己。这座城市的院落大多敞着门,院里伸出的核桃树枝轻轻晃着,就像在说“进来坐坐嘛”。
后来我养成了习惯,每天傍晚去嘉陵江边散步。常能遇见钓鱼的老伯,有次他钓起条两斤多的草鱼,转身对围观的我笑道:“小伙子,知道哪家厨房能做这鲜鱼不?”我正好前两天在巷子里探到家私房菜馆,便领着他穿过叁条青石巷。热腾腾的酸菜鱼上桌时,老伯给我倒了杯本地酿的桂花酒。
其实在陌生城市快速建立联系,就像在古院里找那口老井——得知道往哪个方向走。参与手工艺体验课时,不妨向旁边学扎染的姑娘请教针法;在戏台前等演出时,可以和邻座讨论今晚会唱哪出折子戏。这些细碎的互动,慢慢织成了你与这座城的联系。
那天在张飞庙前的榕树下,我又遇见画糖人的老师傅。他正教几个年轻人画熊猫,抬头看见我便招手:“来来来,这次保证教会你画龙!”铁勺里的糖浆在石板上游走,渐渐勾勒出腾云的形状。我想,或许每条陌生的街道都藏着这样的糖浆,只等你找到那把合适的竹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