葫芦岛品茶工作室,葫芦岛茶艺工作室雅集
走进葫芦岛品茶工作室,一股清新的茶香就扑面而来。这不就是咱们打工人下班后最想找的惬意角落嘛!说真的,第一次推开那扇木门时,我还以为闯进了哪位茶友的私人书房。
靠窗的茶席上,穿着棉麻裙的茶艺师正不紧不慢地烫着盖碗。她抬头笑了笑,顺手往我面前放了只青瓷杯。“试试今年的明前龙井?”水温控制在85度,茶叶在玻璃壶里舒展的样子,像极了春天刚刚苏醒的模样。
茶香里的慢时光
说起来你可能不信,我最初是被店里那套汝窑茶具吸引的。天青色的釉面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,每次冲泡时,壶身会渐渐养出细密的金线。茶艺师小陈告诉我,这就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,需要时间慢慢滋养。
记得有回碰见位老茶客,他捧着茶杯突然感慨:“在你们葫芦岛茶艺工作室雅集泡了半年茶,总算学会了什么叫‘等’。”等水沸,等茶醒,等心情沉淀。这话让我愣了半天,现代人不就是把“等待”这个本事给弄丢了么?
工作室墙上有幅字写得妙——“茶汤如镜”。起初不太明白,后来有次尝到泡坏的单丛,苦涩得让人皱眉。小陈却笑着说:“火候过了就像人着急上火,啥好味道都跑了。”可不是嘛,有时候茶汤真能照见人的状态。
这里的茶会不一样
上周参加他们的主题茶会,十几个人围坐在长茶桌旁,居然谁都没看手机。当茶艺师开始演示宋代点茶法,用茶筅击拂出绵密沫饽时,整个房间只剩下茶沫起落的声音。隔壁座的阿姨小声说:“这比看手机短视频解压多了。”
我发现来葫芦岛品茶工作室的人各有各的故事。有个程序员每次必点凤凰单丛,说矿物质的岩韵能让他想起老家潮州;还有个美术老师总带着素描本来,说看茶叶沉浮比看画展还有意思。
最让我惊讶的是,这里连“茶渣”都有妙用。小陈会把晾干的茶渣装进香囊,临走时塞给客人。“闻着茶香入睡,连做梦都是清甜的呢!”她边说边把茉莉花茶渣装进我的包里。
如今周末去工作室喝茶已成习惯。有时只是安静地看茶叶在杯中旋转,有时跟着茶艺师学如何闻香。那些在生活中绷得太紧的弦,不知不觉就被温热的茶汤浸润得柔软起来。或许这就是葫芦岛茶艺工作室雅集最迷人的地方——它不单是卖茶的空间,更像是城市里的精神栖息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