莱阳女子学院后街还可以玩吗,后街现在还有娱乐吗
路过莱阳女子学院的时候,总能看到后街那个熟悉的拐角。斑驳的梧桐树影下,叁五成群的学生捧着奶茶说笑走过,空气里飘着铁板豆腐的香气。这条不到两百米的小街,承载了多少届学生的青春记忆。
上周末特意去转了转。下午四点的阳光正好,把整条街染成暖黄色。以前常去的那家关东煮还在老位置,老板娘系着洗得发白的围裙,正往汤锅里撒海带结。旁边文具店的橱窗里,新到的贴纸本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光。
那些年我们追过的美食
记得读书时最爱后街的鸡蛋灌饼。面饼在铁板上滋滋作响,打上鸡蛋后翻面,刷酱时总要叮嘱阿姨“多放土豆丝”。现在那家小推车还在,只是排队的人少了。新开的奶茶店放着流行歌,穿校服的女生趴在柜台前讨论新品买一送一的优惠。
往深处走,原来卖唱片的小门面改成了自助照相馆。透过玻璃门能看见少女们在幕布前摆造型,像极了当年在大头贴机器前挤作一团的我们。隔壁书店的猫还在老位置打盹,只是书架上的教辅资料换成了文创手帐。
在糖炒栗子摊前遇到位毕业多年的学姐。她说每次回老家都要特意绕过来,就为买份栗子,沿着街道慢慢走。“去年发现常逛的服装店变成美甲屋时,心里空落落的。但看到麻辣烫摊子还在,又觉得什么都没变。”
消失与留存的光影
确实,后街的店铺总是在悄悄更替。以前总排长队的烤冷面摊不见了,取而代之的是现捞热卤。但转角修鞋的老师傅还在,用的还是那台老式缝纫机。他说附近学校的学生都爱来找他改裤脚,针脚密实又不贵。
天色渐暗时,路灯次第亮起。烧烤摊开始冒烟,孜然香味飘过整条街。穿睡衣的居民下楼买宵夜,外卖小哥在粥铺前刷着手机等单。这种烟火气,和记忆中别无二致。
坐在花坛边吃炸年糕时,听见两个女生讨论明天要不要再来买章鱼小丸子。忽然想起这句话——莱阳女子学院后街还可以玩吗?答案或许就藏在这些日常片段里。它可能不再是最新潮的打卡地,但依然是让人安心的存在。
临走前特意去看了那面涂鸦墙。当年学长画的向日葵已经褪色,旁边新添了卡通图案。就像这条街,有些东西慢慢消失,又总有新的故事正在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