咸阳女子学院后街喝茶,女子学院后街茶饮时光
咸阳女子学院后街的茶馆,总让我想起老舍先生笔下的茶馆,虽没有那么多人生百态,却也自成一派小天地。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,两旁的梧桐树荫几乎要把整条街罩住,夏天走在这儿特别凉快。
转角那家叫"闲云阁"的茶馆,是我最常去的地方。木门上的铜铃铛早已锈迹斑斑,推门时还是会发出清脆的响声。老板娘是个四十来岁的本地人,总爱系着靛蓝印花围裙,看见熟客就笑出两道浅浅的法令纹。"还是老规矩?"她往往不等我开口, already 转身去取那个印着青花的茶叶罐。
茶香里的慢时光
这里最难得的是从来不催人。有次我看见隔壁桌的女生对着笔记本电脑发呆,面前那杯茉莉花茶续了叁次水,老板娘还是笑盈盈的。要是在连锁咖啡店,怕是早被店员的眼神看得坐不住了。
记得去年深秋,我在店里遇见艺术系的林老师。她正用铅笔在便签纸上画窗外落叶,手边紫砂壶里泡着正山小种。"喝茶就像在跟时间玩游戏,"她突然抬头对我说,"你看这茶汤颜色,从琥珀色渐渐变浅,像不像把光阴都化在了水里?"她说话时,茶杯上袅袅升起的水汽把她的镜片都蒙住了。
后街的茶饮时光之所以让人留恋,大概就是这份从容。现在满大街的奶茶店,恨不得叁分钟做好让你带走,可这里的茶偏偏要你等——等水烧开,等茶叶舒展,等温度刚好。等着等着,心就静下来了。
去年冬天特别冷,茶馆屋檐下挂满了冰凌。考研前那周,我几乎天天泡在这儿复习。老板娘总会悄悄在我桌角放一碟桂花糕,说是"添点甜味,背书不苦"。后来我才知道,那段时间不少学生都会收到她的小点心。
开春时路过茶馆,发现老板娘在门口支了个小摊,摆着今年新采的明前龙井。"学生们快毕业了,带点新茶去工作的地方喝。"她边说边把茶叶分装进牛皮纸袋,每个袋子上都用工整的小楷写着茶名和冲泡方法。
前天又去喝茶,遇见个已经毕业的学姐回来探望。她说在深圳上班后最想念的就是后街这口茶味,"那边茶馆倒也不少,可怎么都喝不出这种慢悠悠的感觉。"老板娘听见了,转身从柜子里找出她去年存的茶叶罐,给她重新泡了一壶。
夕阳西下时,茶馆里光影斑驳。可能是明天,可能是下个月,总会有人推开那扇系着铃铛的木门,继续这段属于咸阳女子学院后街的茶饮时光。梧桐叶落了又长,青石板路的痕迹越来越深,而这份恰到好处的闲适,仿佛永远都不会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