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宁品茶私人工作室,普宁茶道私人会所品茗
前几天路过普宁老城区,在一条种满玉兰树的小巷子里,我闻到一阵特别熟悉的凤凰单丛茶香。这股香气像条小蛇似的,顺着巷子拐了好几个弯,最后停在一扇虚掩的木门前。门牌上什么也没写,可茶香就是从里面飘出来的。
推门进去是个小院子,几位茶客正围坐在树荫下。主人是个穿棉麻衫的中年人,大家都叫他陈师傅。他见我站在门口张望,笑着招招手:“来得正好,这泡鸭屎香刚出汤。”
茶汤入口的瞬间,整个人都清醒了。那种带着兰花香又有点杏仁味的茶汤,在喉咙里转了个圈,暖意就从胃里慢慢散开。陈师傅说这是他从乌岽山收来的老丛,每年也就两叁斤的量。看着他用盖碗不紧不慢地冲茶,我突然明白了,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普宁品茶私人工作室该有的样子。
茶香里的光阴故事
第二泡茶换成了蜜兰香。趁着等水开的工夫,陈师傅讲起他祖父的故事。上世纪叁十年代,他祖父就在这条街上开了第一家茶铺。“那会儿没有包装,茶叶都用草纸包着,客人来了先试茶,合适了才称斤两。”
现在他的普宁茶道私人会所品茗空间,还保留着当年那个老秤砣。有个玻璃柜专门放着祖辈用过的茶具,其中有个开口笑似的紫砂壶特别显眼——那是被岁月磨出来的缺口。
“慢点喝,”陈师傅给新来的客人递茶,“这泡茶啊,得在嘴里多待会儿。”他说品茶不是比赛,不用急着咽下去。就像他们这个工作室,从来不接赶时间的客人。
窗外飘来邻居家做饭的香味,和茶香混在一起。坐在我对面的老先生眯着眼睛说,他每周叁下午都来,已经坚持五年了。“在这儿喝杯茶,比吃降压药还管用。”他说现在年轻人总想着去哪旅游放松,其实安静喝杯茶不就是最好的休息?
第叁泡是陈年普洱。茶汤在白瓷杯里像琥珀一样透亮。陈师傅说这饼茶比他年纪都大,是父亲留给他的。有茶商出过高价要收,他没答应。“茶嘛,就是要打开来喝才对得起它。”
天色渐渐暗了,院子里的灯笼亮起来。新来的客人好奇地问,能不能学他那样优雅地泡茶。陈师傅笑着摇头:“哪有什么优雅,就是熟能生巧。你天天和茶打交道,它自然就听你的话了。”
我临走时,陈师傅正在教一个小姑娘怎么闻干茶香。他让她把手掌搓热再捧着茶叶闻,说这样香气会更明显。看着他耐心解说的样子,我突然想起小时候在老家,外婆也是这样手把手教我认各种野菜的。
巷子里的玉兰花还在开着,茶香还留在衣服上。这种私人茶室最打动人的,可能不是多稀有的茶叶,而是那种把时间慢下来的诚意。就像陈师傅说的:“茶好不好,最后都是喝个心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