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碑店现在哪有夜晚站小巷,高碑店夜间小巷位置
周末晚上和朋友聚餐,结账时已经快十点了。站在餐厅门口,夜风一吹,突然有点舍不得这么早回家。有人提议去附近溜达溜达,可这高碑店现在哪有夜晚站小巷啊?大家互相看看,都笑了——咱们这群老街坊,居然被这么简单的问题问住了。
记得小时候,高碑店的夜晚可不是现在这样。那会儿吃完晚饭,孩子们最爱往小巷里钻。路灯昏黄,影子拉得老长,巷子口总能看到下棋的大爷、跳皮筋的小姑娘。空气里飘着饭香,偶尔还能听见谁家电视在放《还珠格格》。现在嘛,高楼多了,路灯亮堂了,可那份热闹劲儿,好像也跟着那些老巷子一起,悄悄藏起来了。
老巷子的烟火气
说到高碑店夜间小巷位置,我印象最深的要数老街后面的那片居民区。前阵子偶然路过,发现居然还有几条巷子保持着老样子。虽然临街的店铺大多关了,但巷子深处,几家小馆子还亮着灯。最绝的是那家卖卤煮的,都晚上十一点了,门口还排着叁五个人。
我们凑过去看了看,老板正在大锅前忙活。他头也不抬地说:“再等五分钟,这锅新的就好了。”那香味,隔着老远就往鼻子里钻。朋友忍不住问:“老板,您这店开在这么深的巷子里,生意还这么好?”老板这才抬起头,擦了把汗:“来的都是老街坊,认这个味儿。再说了,现在想找这么个安静地方坐下来吃点东西,不容易喽。”
这话说得在理。现在商场里的餐厅,九点半就打烊。真要找地方坐坐,除了酒吧就是碍罢痴。可像我们这样,就想安安静静聊聊天、吃点小吃的,还真得知道高碑店现在哪有夜晚站小巷才行。
我们端着热腾腾的卤煮,就在巷子口的小桌旁坐下。路灯把梧桐树的影子投在地上,风吹过来,影子轻轻晃动。旁边那桌是几个年轻人,边吃边聊着工作上的事;对面长椅上,老两口慢悠悠地散步,手里还牵着条泰迪。这份烟火气,恍惚间让人回到了十年前。
新发现的惊喜
后来我们又往深处走了走,没想到还有新发现。拐过两个弯,居然有家小书店还开着。推门进去,铃铛“叮铃”一声,老板从书堆里抬起头,扶了扶眼镜:“随便看,营业到十二点。”
书店不大,也就二十来平米,但布置得很温馨。靠窗的位置摆着两张小桌,已经坐了人——一个在写作业的学生,还有个在敲电脑的年轻人。书架之间的过道很窄,但这样反而让人觉得亲切。朋友小声说:“这地方真好,早知道带本书来,能在这儿待一晚上。”
老板听见了,笑着说:“我们这儿也可以借书看,点杯茶就行。”他指了指墙角的小黑板,上面用粉笔写着今日特供:茉莉花茶十五元,无限续水。
这种地方,要是不亲自走进来,光在手机地图上搜高碑店夜间小巷位置,是绝对找不到的。现在的导航软件太“聪明”了,总是把人往大路上带,反而错过了这些藏在角落里的好去处。
我们在书店待了半个多小时,翻翻书,聊聊天。出门的时候已经快十二点了,巷子比来时更安静,但还能听见远处传来隐约的谈笑声。朋友忽然说:“其实这些小巷一直都在,只是咱们平时太忙,忘了该怎么找了。”
是啊,城市在变,但总有些东西藏在街巷深处。它们不张扬,不显眼,就安静地在那里等着。等你在某个夜晚放慢脚步,等你想找个地方说说话,等你突然想起——高碑店现在哪有夜晚站小巷,然后循着记忆和感觉,一步步找过来。
回家的路上,我们在手机上记下了这几个地方。不是怕忘了,而是觉得,这样的发现值得分享。下次再有朋友问起,我们至少能告诉他:高碑店夜间小巷位置不难找,只要你愿意在夜晚多走几步,多拐几个弯,总能找到属于这个城市的、温暖的角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