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德上课喝茶辩辩群,常德学生茶社交流群组
这几天在常德的老街闲逛,总能看见叁叁两两的学生坐在茶馆里,边翻书边喝茶。他们面前摆着笔记本和冒着热气的茶杯,那画面还挺有意思的。我忍不住想,现在年轻人学习的方式,和我们那会儿确实不太一样了。
正想着这事儿,朋友给我推荐了一个常德上课喝茶辩辩群。说实话,刚看到这个名字我愣了下,上课和喝茶怎么能放一块儿?带着这份好奇,我点了进去。群里挺热闹的,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功课,偶尔也会聊聊哪家的茶好喝。
这里更像是个自习室
群主小杨是本地大学的学生,他告诉我创建这个群的初衷很简单:“图书馆经常没位置,咖啡厅又太吵。咱们常德人本来就爱喝茶,为什么不找个安静茶馆,既能学习又能放松呢?”
群里每周都会组织线下学习活动,地点就选在几家环境清幽的茶馆。我去过一次,推门进去,看到十来个人散坐在竹椅上,桌上摊着书本,手边放着清茶。没有人玩手机,偶尔有人小声讨论问题,那氛围确实比图书馆还专注。
有个学设计的女生跟我说:“在这儿学习效率特别高,累了就喝口茶,看看窗外的老街,眼睛和脑子都能休息。而且遇到难题,旁边的人都很乐意帮忙。”
常德学生茶社交流群组慢慢壮大起来,现在已经有二百多人了。成员不只有大学生,还有几个考研的、准备公务员考试的。大家虽然目标不同,但都在这个舒适的环境里互相打气。
老王是群里年纪稍长的,正在备考教师资格证。他笑着说:“我家孩子上初中,在家根本没法专心。来这儿反而能静下心,这些年轻人学习劲头足,也带动了我。”
让我意外的是,这个群还促成了几次“茶知识小课堂”。有懂茶的同学会给大家介绍常德本地的茶叶,从石门银峰到桃源野茶,讲得头头是道。学习间隙,大家品着不同口感的茶,聊着家乡的茶文化,那种其乐融融的感觉,确实让人很放松。
当然,任何群体都会遇到问题。有人提议去更豪华的茶楼,但费用会高些;也有人觉得应该严格规定学习时间。不过经过几次讨论,大家还是决定保持现在的样子——简单、舒适、自在。
上周日下午,我又去了他们常聚的茶馆。阳光透过木格窗洒在书本上,房间里飘着淡淡的茶香。看着这些专注的年轻人,我突然理解了“上课喝茶”的真正含义。或许学习的真谛不在于形式有多严肃,而在于找到那个能让自己沉下心来的地方。
走出茶馆时,天色已近黄昏。几个同学还在讨论刚才的数学题,边说边笑地走向公交站。我想,这个常德上课喝茶辩辩群之所以能留住大家,不只是因为它提供了学习场所,更是因为它营造了一种归属感——在这里,你既可以是努力的学生,也可以是爱茶的常德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