济宁品茶上课群,济宁茶道学习交流圈
遇见一杯茶的温暖
那天晚上,我正刷着手机,一个朋友突然发来一个群链接,名字叫“济宁品茶上课群”。说实话,我当时有点好奇,又有点疑惑。品茶就品茶,怎么还“上课”呢?带着这份好奇,我点了进去,从此,我的生活里多了一抹不一样的茶香。
进群之后才发现,这里根本不是我想象中那种严肃的课堂。没有老师拿着教鞭,也没有固定的课本。大家聊的,都是自己手边的那杯茶。有人晒出刚入手的紫砂壶,油光锃亮,说是养了快叁年了;有人抱怨今天泡的龙井怎么有点涩,立刻就有好几个人出来支招,说是水温太高了,或者投茶量没掌握好。那种氛围,就像一群老朋友围坐在一块儿,随便唠唠家常,只不过话题都围绕着茶。
慢慢地,我也被这种氛围感染了。以前喝茶,我也就是抓一把茶叶,开水一冲了事。在这里呆久了,我才知道,原来光一个水温就有这么多讲究。绿茶不能用沸水,会烫坏了娇嫩的叶片;普洱和铁观音,则需要足够的热力才能激发出内在的韵味。我开始学着他们的样子,试着用盖碗,学着“关公巡城”、“韩信点兵”这些听着就很帅气的出汤手法。虽然一开始手忙脚乱,还烫到了几次,但当茶汤稳稳地落在品茗杯里,散发出比以往更醇厚的香气时,那种成就感,真是没法形容。
我们这个“济宁茶道学习交流圈”,真的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。群里不仅有像我这样的新手,还有几位深藏不露的老茶客。记得有一次,我买了一饼普洱,喝起来总觉得味道不对,有股子仓味。我在群里随口一问,一位王大哥就耐心地告诉我,这是新茶常见的现象,需要“醒一醒”。他教我如何用茶针轻轻撬开,放在陶罐里静置几天。我照做了,几天后再泡,那股沉闷的味道果然散去了大半,茶汤也变得顺滑了许多。这种毫无保留的分享,让人觉得特别暖心。
现在,喝茶对我来说,已经成了一种习惯,更是一种享受。周末的午后,我常常会为自己泡上一壶茶。看着茶叶在杯中慢慢舒展,像一朵沉睡的花重新绽放,心情也会跟着平静下来。我们这个群呢,依然每天都很热闹,今天有人分享了在曲阜孔庙附近发现的特色茶馆,明天又有人约着周末一起去邹城的茶城逛逛。这一杯茶的滋味,连着的是我们这群济宁人之间淡淡的、却又很实在的情谊。
有时候想想,生活其实就像泡茶,不能太急,也需要一点点技巧和耐心。很庆幸当时点进了那个群,让我不仅学会了如何泡好一杯茶,更找到了一个能让心灵歇歇脚的地方。这袅袅茶香里,有学问,有朋友,更有生活本该有的、从容不迫的味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