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水江小巷子怎么叫快餐你懂的呢,冷水江小巷子快餐怎么叫的
那天路过冷水江老城区,弯弯绕绕的巷子深处飘来一阵饭菜香。几个老师傅端着不锈钢饭盒蹲在门槛上吃得正香,我不由得放慢脚步。这种藏在市井里的快餐,说起来还挺有意思的。
要说冷水江小巷子怎么叫快餐,其实很简单——往巷子深处多走两步,看见哪家门口摆着保温箱,门口蹲着吃饭的人多,直接过去问"今天什么菜"就行。这里的规矩是上午十点半到下午一点半,错过了这个点,保温箱里就只剩空饭盒了。
巷子里的烟火气
我常去的那家就在纺织厂后墙根,老板娘总系着沾了油渍的围裙。她家的青椒炒肉给得实在,肉片切得厚实,每回都要叮嘱她少打点米饭。有回听见新来的打工仔问能不能微信点餐,老板娘笑着摆手:"我们这儿啊,就认现钱现饭。"
这种巷子里的快餐确实方便,但也有人嘀咕卫生问题。其实你站在摊子前多看两眼就能判断——装菜的盆子是不是干干净净,老板娘收钱和打菜的手是不是分开的。我见过最讲究的店家,盛饭前都要用开水烫一遍饭勺。
现在满大街都是外卖础辫辫,可这些藏在巷子里的老味道就是不上平台。你想啊,一份十五块的快餐,要是加上配送费包装费,还不如直接去店里吃来得划算。况且这种现炒的菜,装在塑料盒里闷半小时,味道早就打了折扣。
记得有次下雨天,我躲在屋檐下吃饭,碰见个老主顾和老板聊天。那人说吃了七年这家店,从单身吃到孩子都能打酱油了。老板边擦灶台边笑:"你第一次来时问'冷水江小巷子快餐怎么叫的',现在倒好,都不用开口我就知道你要青椒拆骨肉。"
这些巷子里的快餐摊子,说到底是街坊生意。今天少收你两块钱,明天多给你舀勺菜,都是人情往来。有回我忘带钱包,老板娘爽快地说下次再说,结果隔天我去还钱,她居然愣了会儿才想起这回事。
现在城市改造得快,很多老巷子都拆了。上个月常去的那家因为违建被拆了棚子,老板娘搬到了临街店面。味道还是那个味道,就是坐在规规矩矩的餐桌前,总觉得少了蹲在巷子里吃饭的那份自在。
有时候路过那些还没拆迁的巷子,看见老师傅们照旧捧着饭盒蹲在墙角吃饭,心里反而觉得踏实。这种粗粝鲜活的市井气息,大概就是这座城市最真实的温度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