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台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,九台周边200元的爱情在哪
路过九台老城区那家理发店时,老板娘正给客人吹头发。热风混着洗发水味儿飘出来,我突然想起二十年前,巷口总蹲着等活儿的理发师傅。叁块钱推个平头,还能陪你唠半天嗑。
现在进趟商场,剪头发最少叁十。倒不是付不起这个钱,只是忽然琢磨起某个说法——九台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?这话听着像玩笑,可细想又扎心。当年二百块能带对象吃五顿火锅,现在连顿像样的西餐都不够。
巷子深处的温度
记得零几年那会儿,高中同桌总偷偷溜去录像厅。二十块包夜,他能和女朋友看叁部港片,剩下的钱正好买两瓶汽水一袋花生。后来他们在夜市摆摊卖袜子,现在孩子都上初中了。
前阵子路过曾经的工人文化宫,改成了婚恋介绍所。玻璃门上贴的会员价目表,半年服务就要两千八。隔壁婚纱摄影店的小哥蹲在门口抽烟,说现在拍婚纱照的客人,十个里有八个会问能不能分期。
九台周边200元的爱情在哪?或许不该这么问。该问的是,那种愿意和你分吃一碗麻辣烫,还把最后一片午餐肉让给你的心思,现在还能找到吗?
去年冬天在早市见过一对老夫妻。大爷蹲在地上挑土豆,大妈举着塑料袋在旁边念叨:“别光挑大的,小的入味。”最后称了叁斤土豆两颗白菜,总共花了十一块五。临走时大爷从棉袄内兜掏出个铝饭盒,打开是还冒着热气的糖饼。
这种相濡以沫,确实不是用钱能衡量的。但现实里处处要开销,九台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?这话问的不是价格,是在问这个时代还容不容得下朴素的心动。
表弟前几天分手了。姑娘说要换个五千块的手机,表弟犹豫了几天,等发工资去买时,人家已经跟着送最新款的人走了。他苦笑着问我,现在谈感情是不是都得先亮支付宝余额?
但也不全是这样。对门租房的年轻情侣,每晚牵着手去广场卖发光气球。有次看见女孩把烤红薯最甜的那块塞进男孩嘴里,两人笑得比身后霓虹灯还亮。他们那张折迭小桌上,总是放着两杯叁块钱的豆浆。
或许九台周边200元的爱情在哪这个问题,答案不在金额本身。街头牵手散步的老夫妇,网吧里共享耳机看电影的小年轻,拉面馆里分吃一碗面的中学生——这些瞬间里,二百块能盛满多少日子?
爱情从来不是明码标价的东西,它更像老城区巷口那盏路灯。可能瓦数不高,但总能在夜色里给你照出个方向。而我们要做的,不过是别让涨价的海报晃花了眼,忘了自己最初想去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