荔浦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,学生叁小时通话五百元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5:35:46 来源:原创内容

深夜响起的电话

桌上的闹钟指向十一点半,我正在赶明天要交的物理作业,手机突然震了起来。屏幕上闪烁的是个陌生号码,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。电话那头是个带着点紧张的女声:“你好,我是荔浦中学初叁的学生...”她说话有点急,像是生怕我挂断。原来她正在做一个社会调查,对于中学生课余生活的,需要找人完成一个叁小时的通话访谈。我正想拒绝,她小声补充道:“完成访谈会有500元报酬。”

说真的,我当时第一反应是这八成是个骗局。五百块就聊叁个小时?现在的中学生都这么阔气了吗?我半开玩笑地问她:“你们哪来的这么多钱做调查?”她停顿了几秒,声音低了些:“是我们几个同学凑的零花钱,这个课题对我们真的很重要。”不知怎么的,我听出她语气里的认真,决定试试看。

那个周五晚上,我们如约开始了通话。她叫小雨,声音听起来比同龄人成熟些。起初她照着准备好的问题问,对于我读书时的课余安排、兴趣爱好什么的。但聊着聊着,话题就慢慢跑偏了。她突然问我:“你觉得,我们现在花这么多时间刷题,真的值得吗?”这个问题来得突然,我一时竟不知怎么回答。

藏在问题背后的心事

小雨告诉我,她们班最近流行一个说法——要是成绩掉出年级前五十,这辈子就完了。她说这话时笑了笑,但笑声里没什么温度。“上周我们班有个男生,因为月考退步了十名,把自己锁在厕所里哭了一中午。”她顿了顿,“其实他上次考了年级叁十多名。”

我握着电话,突然明白这五百元和叁个小时通话的意义了。她付钱找人聊天,不是因为钱多没处花,而是需要有个局外人听听她们的真实处境。那些在家长老师面前说不出口的焦虑、迷茫,反而能对一个陌生人倾诉。

“有时候我在想,”小雨的声音轻了些,“我们这代人都被装进同一个模子里了。周末补课、晚上自习、假期网课,连吃饭都在背单词。可然后呢?我们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?”她说班上很多同学都有失眠的毛病,有人偷偷吃安眠药,有人半夜两叁点还在刷题。有个女生每次大考前都会呕吐,但父母说这是正常的,说明有上进心。

这叁个小时里,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听。听她说那些藏在分数背后的故事,那些被忽略的细微信号。挂电话前,她轻轻说了声谢谢,说这是她这学期说话最多的一次。

后来我查了查银行卡,那五百块真的到账了。但我总觉得,这笔钱不该这么收下。过了两周,我联系上小雨,说要请她喝奶茶。见面时她比电话里显得更瘦小些,校服松松垮垮的。我把五百块现金装在一个信封里递给她,说这是投资她们下一个社会调查的。她愣了一下,然后我们都笑了。

现在偶尔路过荔浦中学,我都会想起那个叁小时的通话。这些孩子用自己攒的零花钱,买来的或许不只是几次访谈,更是被理解的可能。在这个所有人都告诉她们要拼命向前跑的时代,她们在试图寻找能停下来喘口气的角落。而那个对于荔浦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的故事,成了我理解这代年轻人的一扇小窗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