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庆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大庆站前巷子景致
站在大庆火车站广场,隔着宽阔的马路望过去,那片低矮的民居总让人忍不住多看两眼。说真的,比起气派的火车站大楼,我反而更想知道那条小巷子里藏着什么故事。
穿过人行天桥,喧闹声渐渐被甩在身后。刚走进大庆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温度好像突然降了两叁度。阳光从两侧屋檐的缝隙漏下来,在青石板上切成细长的光带。巷子窄得刚好能过一辆叁轮车,晾衣绳横在半空,挂着微微摆动的衬衫和床单。
巷子里的烟火人间
修鞋师傅坐在巷口,手里的活计没停过。“二十叁年啦。”他头也不抬地说,“火车站翻新了叁回,我这摊子就没挪过地方。”旁边的早餐店飘出油炸糕的香味,老板娘系着洗得发白的围裙,正给熟客多舀半勺豆浆。这种人情味儿,在讲究效率的大街上可不容易找到。
再往深处走,意外发现了个旧书摊。老板是个戴老花镜的大爷,他说这些书大多是以前火车站旅客留下的。“有人赶车着急,把书落候车室了;有人看完了,干脆留在长椅上。”他抚平一本旧书的折角,“每本书都像有个故事,你说是不是?”
巷子中段有口老井,现在封起来了,井台上却摆着几盆月季。住这儿的李大姐告诉我,她小时候这井还能打水,“那时候没有自来水,整条巷子的人都靠它”。现在虽然用不上井水了,但大家还是习惯在井边纳凉聊天。
最让我惊喜的是大庆站前巷子景致中,竟藏着一家开了四十年的照相馆。橱窗里摆着从黑白到彩色的照片,记录着这条巷子的变迁。有张照片是1985年拍的,背景里还能看到老式绿皮火车。照相馆老板说,很多人在火车站拍完合影,都会拐到巷子里再拍几张。“站前是匆匆过客,巷子里才是生活。”
午后时分,巷子格外安静。只听见谁家收音机在放戏曲,还有厨房里切菜的节奏声。几个老人坐在马扎上下棋,茶杯里的热气慢慢上升。这时候抬头看天,天空被屋檐裁成细长的一条,偶尔有鸽子扑棱棱飞过。
快走到巷尾时,遇见个卖糖画的手艺人。他舀起一勺融化的糖,手腕轻转,眨眼功夫就画出了火车头的形状。“这条巷子看着旧,可什么东西都有。”他笑着说,“就像我这糖画,老手艺了,但孩子们还是喜欢。”
转身往回走,正好一列火车进站,汽笛声从巷口传进来,闷闷的。巷子里的人该忙啥还忙啥,好像这声音是他们生活里最自然的背景音。我突然明白,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在这条巷子里停留——在匆匆忙忙的旅途边上,这里还保存着另一种时间的流速。
走出巷子回到车站广场,回头再看看那个不起眼的入口。它就像火车的另一面,不急着去远方,只是静静地待在原地,守护着属于自己的那份温度。也许下次经过大庆火车站,你也会想拐进去看看,那里的世界,真的不太一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