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湘耍女娃,临湘闲游少女趣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14:58:19 来源:原创内容

临湘的夏天总是来得特别早,五月的日头已经能把人晒出油来。我蹲在老街的梧桐树荫底下,看几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跳皮筋,嘴里念着不知传了多少代的童谣。这时隔壁陈奶奶摇着蒲扇过来,笑眯眯地说:“现在的女娃耍得文静多喽,我们那会儿才叫会耍呢。”

这话倒是勾起我的兴趣。临湘耍女娃这事儿,说起来可有讲究。不是现在逛商场喝奶茶那种玩法,而是真真切切从水乡生活里长出来的野趣。陈奶奶说,她小时候常跟着姐姐们去江边,光脚踩在温热的石头上,看谁先跑到对岸的油菜花田。有时还会用芦苇编小船,放几朵野花,让它顺着江水飘走。

水边的花样年华

要说临湘闲游少女趣,最妙的还是在江边。昨天我特意起了个大早,往城南的码头走。果然碰上几个中学生模样的姑娘,正蹲在石阶上逗螃蟹。带头的女孩叫小雨,她说每到周末,她们几个好朋友就会来这儿“寻宝”——有时是捡形状特别的石头,有时是找那种半透明的鹅卵石。

“你看这个像不像小兔子?”小雨把手心里的石头递给我看,眼睛笑得弯弯的。她们还发明了好多游戏,比如用柳条编花环,看谁编得又快又好看;或者把野花花瓣撒在水面上,看它们打着旋儿往下游漂。这些城里孩子觉得稀奇的玩法,在她们这儿再平常不过。

正说着,远处传来摇橹声。摆渡的刘大爷撑着他的乌篷船靠岸,招呼姑娘们上船玩。小雨悄悄告诉我,刘大爷有时会教她们唱渔歌,虽然现在年轻人都不太会唱了,但那调子特别好听,像江水一样悠长。

老街巷里的童趣

离开江边,我又转回老城区。青石板路被太阳晒得发烫,却意外地遇见另一番景象——几个小姑娘正在玩“跳房子”,只不过她们用的不是粉笔,而是随手捡的碎瓦片。旁边还有个更小的女孩在踢毽子,毽子是用鸡毛和铜钱做的,一看就是家里老人给扎的。

杂货店的王婶坐在门槛上摘豆角,见状笑道:“现在还能见着这些老玩法,真不容易。”她说她孙女前两天还缠着她要学翻花绳,可把她难住了,“现在的孩子啊,手机玩得溜,这些老把式反倒生疏了。”

正聊着,忽然飘来一阵米酒香。原来是对面酒坊的赵阿姨在教女儿做酒酿,那姑娘系着围裙,小心翼翼地往蒸好的糯米里拌酒曲,模样认真极了。赵阿姨说,这也算是她家的“传家宝”了,姑娘家总要学点儿手艺。

我在巷口的椿树下坐了会儿,看着这些女孩子玩耍的身影。忽然明白,临湘耍女娃的精髓不在于玩什么,而在于那种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的生活滋味。就像陈奶奶说的,从前她们在江边放芦叶船时,总会许个愿,虽然现在早忘了许过什么愿,但那种期待的心情,到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。

天色渐晚,江风捎来凉意。我听见小雨和伙伴们的笑声从远处飘来,她们约好明天要去摘桑葚。想来这临湘闲游少女趣,就像这江水一样,看似变了,又好像什么都没变,总在不停地流淌,生生不息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