荆州男人喜欢的小巷子,荆州男子偏爱的幽静胡同

发布时间:2025-11-02 17:05:35 来源:原创内容

要说荆州男人为什么偏爱这些小巷子,还得从老城墙根下那家开了叁十年的黄酒馆说起。清晨六点半,巷口蒸糕的雾气还没散,穿汗衫的老陈已经坐在斑驳的木条凳上,往粗陶碗里斟第二碗温酒了。

他常说:“这条青石板路我走了四十年,闭着眼都能闻出哪块砖缝里长着薄荷。”这话听着夸张,可当你真正踩着被岁月磨得温润的石板,看着两侧斑驳的白灰墙和探出院墙的枇杷树,就会明白——这些蜿蜒在楼房间的巷弄,早成了荆州男人生活的一部分。

巷子里的烟火日常

你随便找个工作日午后溜达到叁义街,总能看见几个中年男人坐在自家门槛上,中间摆着矮木桌,一套紫砂茶具,几把瓜子。他们不一定在聊什么大事,可能就是说说昨天鱼市的价格,或是哪家的豆瓣酱做得特别香。但这种松弛,这种不必端着的自在,恰恰是荆州男人最看重的。

老周在得胜街开了二十多年剃头铺子,他那把推子送走了一代又一代人。“小时候父亲带着来,现在领着孙子来。”他边给客人修面边说,“别处装修得再亮堂,他们还是爱往我这儿钻。”为什么呢?大概是因为这把旧转椅记得每个人的头型,墙上的老镜子照见过多少人的青春。

这些小巷子不像商业街那样张扬,它们低调地藏在城市肌理中,成了荆州男人的舒适区。在这里不用扯着嗓子说话,不用装模作样,粗布衫、拖鞋、随意搭在椅背上的手,怎么舒服怎么来。

时光在这里慢了下来

穿过民主街那道月亮门,世界突然就安静了。自行车铃铛声变得遥远,空调外机的嗡嗡声也听不见了。老槐树下,两个老汉正在下象棋,手里盘着油光发亮的核桃,一步棋能想上十分钟。

“急什么?”观战的老李笑道,“太阳还高着呢。”这话听着像在说棋,其实说的是生活态度。在荆州这些幽静胡同里,时间仿佛被拉长了,让人有机会细细品味生活的原味。

张师傅的竹器铺子就在这条胡同深处,他编竹筐的手法和他父亲一模一样。“现在用竹筐的人少了,可老街坊还是爱来订做。”他说着话,手指灵活地翻飞,“他们不是说竹筐多好用,是习惯了这个分量,这个手感。”这些老手艺、老味道、老交情,构成了荆州男人舍不得放下的记忆坐标。

傍晚时分,巷子开始飘起饭菜香。不是大饭店的那种精致,而是谁家做了粉蒸肉,谁家煨了藕汤,这些味道从木窗棂里飘出来,在窄巷上空交织成一张温暖的网。刚下班的中年人推着自行车进来,车把上挂着公文包,后座夹着刚买的菜。他们和邻居点头打招呼,在某个院门前停下,掏钥匙开门——这就是最寻常却又最珍贵的市井画卷。

夜深了,巷口的红灯笼一盏盏亮起。几个男人还坐在小吃摊前,就着毛豆喝啤酒。他们说话声音不大,偶尔有笑声荡开,惊起了墙头的猫。这些深藏在城市褶皱里的小巷子,就这样安静地守护着荆州男人的悲欢,见证着他们最真实的模样。或许再过十年、二十年,这些场景会变,但那份融入骨子里的从容与念旧,会一直在这座古城的小巷中流淌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