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湖300元左右的巷子,平湖巷子300元上下
平湖这些老巷子,总带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。白墙黑瓦被雨水浸出深浅不一的痕迹,墙头青苔像绒布似的贴着,偶尔有骑电动车的人叮铃铃穿过窄巷,惊起檐下打盹的野猫。我常琢磨,在这片被高楼围起来的老城区,居然还能找到叁百块上下就能租到的小单间。
拐进石板路尽头那家旧书店,老板正踩着竹梯整理顶层的旧杂志。“巷子口那栋红砖楼看见没?”他掸着书页上的灰,“前阵子二楼搬走的姑娘,租的就是叁百块的屋子。房间是小,但推窗能碰到香樟树的叶子。”他说的这种房子通常藏在巷子最深处,木楼梯咯吱作响,但晾衣竿能伸到窗外,傍晚时总能听见邻居家炒菜的滋啦声。
巷子里的烟火气
住在叁百元巷子的多是些老住户和刚工作的年轻人。修鞋摊子支在电线杆下,老师傅手边总放着搪瓷缸;租了隔间的理发店学徒每天在巷口练手,五块钱能剪个清爽发型。有回我见着穿西装的姑娘蹲在井边喂流浪猫,她说在这租了两年房,“虽然卫生间要共用,可每月能省下钱学插花呢”。
这些平湖300元左右的巷子藏着种特别的生活智慧。晾在竹竿上的衬衫随风摇摆,窗台泡沫箱里种着小葱,铁皮信箱塞着水电费单子。傍晚时分最热闹,炒菜声伴着评弹唱段从不同窗口飘出来,谁家烧红烧肉整条巷子都闻得见。
有个月末清晨,我在巷子遇着收旧货的老陈。他叁轮车上绑着藤椅和缝纫机,说最近好多老街坊搬去新小区。“但总有人愿意住进来”,他指着墙上的招租纸条,“你看,这间月租二百八,虽然没空调,但通风好得很”。
黄昏时巷子会变得朦胧。某天我见着个穿校服的女孩坐在门槛上写作业,铅笔盒里整齐排着削短的铅笔。她家租的屋子月租叁百二,母亲在巷尾裁缝店做工。“写完作业我能去小广场玩,”女孩眨眨眼,“这里每个小朋友我都认识”。
这些平湖巷子300元上下的租房信息,通常就写在红纸片上贴在便利店门口。中介老徐说这类房子流转很快,“虽然条件简单,但胜在人情味浓。去年有个画画的租客,在阁楼住了大半年,临走时给每户邻居都画了扇面”。
夜深时巷子安静下来,只有值夜班的人推着自行车慢慢走过。某个窗口还亮着灯,可能是备考的学生,也可能是刚下班的服务员。这些星星点点的光亮,照着青石板路上深深浅浅的岁月痕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