庐山600块上门2个小时,景区服务两小时六百元
前两天朋友老陈给我打电话,语气神神秘秘的:“听说庐山现在有个‘600块上门2个小时’的服务,你知道咋回事不?”我握着手机愣了半天,景区里怎么冒出这种听起来像家政服务的项目?
带着这份好奇,我特意跑了趟庐山。在牯岭街的服务站,穿着工作牌的小张给我倒了杯热水:“您问的是我们新推出的‘景区服务两小时六百元’吧?这几个月咨询的人特别多。”她翻开服务手册,“其实就是专属导游带着您精准游玩,把原本要跑大半天的精华路线,浓缩成两小时深度体验。”
这钱到底花得值不值
跟着体验的刘阿姨掰着手指头算账:“我们家去年来,跟着旅行团从含鄱口转到叁迭泉,光排队就耗掉叁小时。现在这‘庐山600块上门2个小时’,导游直接带到最佳观景位置,还不用人挤人。”她指着刚拍的照片,“你看这取景角度,自己根本找不到。”
负责带队的王师傅擦着汗笑:“现在游客不喜欢走马观花。我们得熟悉每条小路的开放时间,知道什么时候云雾最美,连哪个转角适合拍婚纱照都门儿清。”他手机里存着二十多条定制路线,“有对老夫妻结婚四十周年,我带他们找到当年合影的老松树,老太太当场就抹眼泪了。”
不过也有游客觉得不划算。在五老峰入口碰到的大学生小赵直摇头:“两个人就要六百,够住两晚民宿了。景区服务两小时六百元?我宁愿自己慢慢逛。”他背包里塞着自制的攻略笔记本,页角都磨毛了。
藏在服务细节里的门道
导游小李给我看他的服务包,除了常规的登山杖、雨衣,居然还带着便携氧气瓶和应急药品。“上个月有位上海客人高原反应,我们用备用氧气瓶缓解后,改道走了较平缓的锦绣谷路线。”他蹲在石阶上画示意图,“这种个性化调整,普通团队游根本做不到。”
在植物园工作的周师傅插话:“我们这儿也接到的‘景区服务两小时六百元’订单,客人是植物爱好者。专门安排了研究员带着认珍稀树种,最后他们在黄龙潭找到了百年红豆杉。”他指着满山的绿荫,“现在很多人要的不是看过,而是看懂。”
回到牯岭街时已是黄昏,服务站还在接待最后几位客人。经理翻着预订表苦笑:“刚开始推出‘庐山600块上门2个小时’时,整整两周没人问津。后来有摄影爱好者尝试后,在网上发了条体验帖,现在周末的档期要提前叁天预约。”
山风裹着潮气漫过街面,我想起王师傅说过的话:“其实哪有什么秘诀,就是把人挤人的观光,变成值得回忆的相遇。”不远处,刚结束服务的导游正和客人交换微信,传着刚拍到的云海照片。也许这就是现代旅游正在发生的变化——当风景成为标配,体验便成了新的风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