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惠小巷子里150的爱情,巷弄深处的150元情缘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8:04:21 来源:原创内容

我是在一个下雨的午后拐进这条巷子的。巷口晾着的衬衫还在滴水,青石板路被雨水泡得发亮,空气里有股潮湿的霉味。一个老太太坐在门槛上剥豆角,看见我举着手机东张西望,头也不抬地说:“找小杨啊?往里走,门帘上挂着风铃的那家。”

这条巷子太窄了,窄得只能容一个人通过。两边的墙壁斑斑驳驳,露出里面暗红色的砖块。我小心翼翼地侧着身子,生怕蹭到墙上的青苔。就在这时,我闻到了一股香味——不是花香,是那种家里做饭时飘出来的,带着烟火气的香味。

150元能买什么

掀开那个叮当作响的风铃门帘,我愣住了。店里统共就四张桌子,墙上贴着的菜单用粉笔写着:“今日套餐:一荤一素一汤,150元”。一个系着围裙的年轻人正端着两盘菜从厨房出来,看见我站在门口,他咧嘴一笑:“吃饭吗?随便坐。”

我点了那个150元的套餐。等菜的工夫,我打量起这家店。墙角摆着几盆绿萝,叶子油亮亮的。最里头那桌坐着一对老夫妻,老爷子正把肉片夹到老太太碗里。另一边是个穿着西装的男人,领带松松地挂在脖子上,正埋头吃饭。

“你的菜。”那个叫小杨的老板把托盘放在我面前。红烧肉油光发亮,青菜翠生生的,汤还在咕嘟咕嘟地冒泡。我尝了一口,突然就明白这150元是怎么回事了——这不是饭店的味道,是家里妈妈做饭的味道。

巷弄深处的150元情缘

后来我成了常客。慢慢地,我知道了小杨的故事。他原来在市中心的大饭店当厨师,一个月能挣两万多。有一天他路过这条巷子,看见一个老太太坐在门槛上哭——她的孩子都在外地,已经很久没人陪她吃饭了。

“我当时就想,为什么不能开一家让人吃得像回家一样的店呢?”小杨一边擦桌子一边说,“150元,刚好够买菜和付房租,我不赚别的。”他说这话时,巷子里的夕阳正好照在他脸上,那神情比他在米其林餐厅摘星时还要骄傲。

住在巷子里的王奶奶告诉我,她每天最期待的就是中午来小杨这里吃饭。“孩子们总说要接我去住大楼房,可我舍不得这条巷子,舍不得这150元的情缘啊。”她说这话时,眼睛眯成了一条缝。

有一天下大雨,巷子里的积水没过了脚踝。我以为小杨不会开门了,可走到店门口,却看见他正把一位腿脚不便的老人背进店里。“刘爷爷一个人住,我不去接他,他今天就只能吃冷饭了。”小杨抹了把脸上的雨水,又转身冲进了雨里。

那天的菜里有姜丝,说是驱寒的。我吃着热乎乎的饭菜,看着窗外小杨在雨中来来回回的身影,忽然觉得这150元买的不是一顿饭,是这座城市里难得的温暖。

现在这条巷子要拆迁了,通知就贴在巷口的电线杆上。小杨说他不打算搬走,“总要有人守着这条巷子,守着这150元的约定。”昨天我去吃饭,看见菜单上多了一行小字:“搬家了也别怕,我会在下一个巷子口等你们。”

巷子深处的风铃还在响,青石板路还是湿漉漉的。我知道,有些东西是推土机推不掉的——比如这150元的情缘,比如这条巷子里发生的爱情故事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