额尔古纳初中生一小时50元约小孩,学生兼职每小时五十元招小孩
这几天在本地社群里,有个标题反复跳出来:"额尔尔古纳初中生一小时50元约小孩"。第一次刷到这条消息时,我正捧着奶茶刷手机,差点被珍珠呛到——这表述也太容易让人想歪了吧?
耐着性子点进去才发现,原来是个初中生想找家教兼职。发帖的是个初二男生,想用自己刚考及格的数学成绩,帮小学阶段的孩子补习功课。他把价格明明白白标在那儿:每小时五十块。说实话,在咱们这个小地方,这个价位请家教还真不算贵。
藏在标题背后的故事
后来辗转联系上这个男生,他倒是挺坦诚:"阿姨您别误会,我就是想赚点买资料的钱。"他告诉我,爸妈都在牧场工作,最近草料涨价得厉害,他不好意思再开口要钱买课外书。"小学题目我现在都会做,教邻居家弟弟写作业试过两次,他期末还考了95分呢。"
这话让我想起昨天在菜市场,听到两个家长在议论这事。"现在这些孩子可真敢要价",穿红衣服的大婶撇着嘴,"我请大学生家教也才这个数"。旁边戴草帽的大哥倒是有不同看法:"人家明码标价,比某些机构靠谱多了。上次我儿子去补习班,叁节课就要五百块。"
说起来,这种学生兼职每小时五十元招小孩的模式,在额尔古纳这样的边疆小城正悄悄兴起。放暑假的中学生站在校门口发传单,内容都差不多:"包教包会,不会免费加课"。有些孩子甚至组成了"学习小队",叁五个学生凑在一起互相辅导。
我邻居家女儿就是这么做的。这姑娘刚上高一,暑假组织了四个小学生,每天两小时在社区活动室写作业。她妈妈偷偷告诉我,孩子一个月居然赚了两千多块,不仅买了新自行车,剩下的钱都存起来了。
不过这种事终究存在争议。当老师的表姐上次来家里吃饭时提到:"这些孩子自己还没学透呢,就去教别人,万一教错了知识点怎么办?"但她顿了顿又说:"不过换个角度想,给别人讲课确实能巩固知识,我们班学习委员就是靠给同学讲题,成绩从二十名冲进了前五。"
现在刷手机时,我开始留意到更多类似的信息。除了"额尔古纳初中生一小时50元约小孩"这种,还有很多变体,但核心都是学生在用知识变现。有个高二女生发的帖子特别实在:"教作文,保证不写假大空,至少让孩子的作文读起来像人话"。底下有二十多条评论,都是预约试听的家长。
或许我们应该用更开放的眼光看待这件事。在补课动辄每小时几百块的时代,这些敢标价五十块钱的年轻人,至少让教育回归了更朴素的样貌。就像那个初中生对我说的:"我就是想试试,自己学的东西到底值多少钱。"
昨晚散步时,看见广场边上有个男孩正耐心地教小女孩读英语单词。夕阳把两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,练习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。经过他们身边时,我听见小女孩开心地说:"哥哥讲得比我们老师还有意思!"那个戴着眼镜的男生不好意思地推推眼镜,继续指着课本上的字母。
这样的场景,在这个夏天的小城里越来越常见。或许明天,我们还会看到更多"学生兼职每小时五十元招小孩"的故事在身边上演。毕竟,知识的传递从来都不只有一种方式,而成长的路径,往往就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尝试中悄悄延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