抚顺400元一次服务微信,抚顺400块一回服务微信
最近在几个本地聊天群里,总能看到类似“抚顺400元一次服务微信”这样的消息刷屏。说实话,第一次瞅见的时候,我还愣了一下,心里琢磨着,这到底指的是啥服务呢?
就在昨天,隔壁楼的老张凑过来跟我唠嗑,说他在菜市场门口被人塞了张小卡片,上面印着“抚顺400块一回服务微信”,还配了个模糊的美女头像。他挠着头问我:“现在理个发都得五十了,这四百块一次的服务,能是正经营生吗?”
街头巷尾的偶遇
我今早特意绕到老张说的那个菜市场转了转。还真在电线杆上发现了几张新贴的小广告,内容跟老张描述的差不多。旁边修自行车的大爷见状直摇头,嘟囔着:“这阵子贴得可勤快了,早上刚撕掉,下午又给糊上了。”
有个穿着校服的中学生路过,瞄了眼广告,掏出手机似乎想扫码。我忍不住上前提醒了句:“孩子,这种来路不明的东西,最好别碰。”那学生吓得一激灵,手机差点掉地上,红着脸快步走开了。
回家路上,我碰见社区民警小刘在巡逻,就顺口提了这事。他皱起眉头说:“这类广告我们最近接到不少反映,多半都是骗局。有的让你先付定金,付完就直接拉黑;还有的等你到了地方,突然加价,不给钱就不让走。”
微信背后的陷阱
晚上我跟开出租的表弟吃饭,说起这个现象。他筷子一放,来了精神:“哥你可算问着了!上周我拉了个客人,路上一直抱着手机叹气。细问才知道,他就是信了那个抚顺400元一次服务微信,结果前后被骗走两千多。”
表弟说,那个客人先是加了广告上的微信,对方发来一堆美女照片,让他选人选地点。等客人开好房把房号发过去,对方就开始以“安全费”、“保证金”各种名目要钱。钱转过去后,人家直接消失得无影无踪。
“最可气的是,”表弟压低声音,“后来那客人发现,同一套照片同时在好几个不同的微信号上使用,分明就是专业诈骗团伙在操作。”
我们小区物业的李大姐也遇到过类似困扰。她在业主群里吐槽,说最近总有些陌生微信号申请加群,昵称都是“抚顺400块一回服务微信”这种格式,搞得业主们不胜其烦。“我们现在设置成只能群主邀请才能进群,总算清静了些。”
普通人的困扰
楼下小卖部的王婶插话说,她上初中的儿子最近老抱着手机不撒手,后来偷看聊天记录才发现,孩子居然在跟一个声称提供“特殊服务”的微信号聊天。幸亏发现得早,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。
这事儿让我想起前两天在公交车上听到的对话。两个年轻姑娘在抱怨,说现在用微信附近的人功能,经常刷到这类广告。“好好一个社交工具,被这些人搞得乌烟瘴气,”扎马尾的姑娘气愤地说,“我都把定位功能关掉了。”
我们这片的老邻居们现在都挺警觉的。楼下遛弯的赵叔说,他教会老伴儿使用智能手机后,第一件事就是告诉她,任何写着“400元一次”的广告都不要点开。“贪小便宜吃大亏啊,”赵叔感叹道,“天上不会掉馅饼,这个道理啥时候都不过时。”
如今走在大街上,看到那些印着“抚顺400元一次服务微信”的小广告,我都绕道走。这些看似诱人的信息背后,藏着太多说不清道不明的风险。也许下次再在群里看到这类消息,该直接点击举报按钮才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