兴义品茶教室工作坊,兴义茶艺学习课堂
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11:09:31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天路过南环路,忽然闻到一阵熟悉的茶香,顺着香味拐进小巷,才发现这里新开了家兴义品茶教室工作坊。门前的竹帘半卷着,几位穿着棉麻衣裳的年轻人正围坐在茶席前,专注地看着老师手里的盖碗。

“我们这儿啊,不教那些花架子。”头发花白的王老师边烫茶杯边说,“茶艺不是表演,是生活。”他拎起铜壶往青瓷盖碗里注水,热气裹着茶香腾起,坐在对面的小姑娘深深吸了口气,眼睛顿时亮了。

从一片树叶开始的故事

说来你可能不信,我第一次来兴义茶艺学习课堂时,连绿茶红茶都分不清。记得王老师让我们猜茶几上摊开的几片茶叶,我随手捏起卷曲的乌龙茶梗,愣说是陈年普洱,惹得大家哄堂大笑。

“没关系嘛。”王老师捏起一片墨绿色的铁观音,“你看这叶子,像不像蜻蜓翅膀?咱们慢慢来。”他说话时总爱用手指轻点茶盘,那节奏让人莫名安心。

其实喝茶这件事,最难的不是技巧,是静心。刚开始学冲泡,我总盯着手表计算秒数,生怕多一秒少一秒坏了茶味。王老师却说:“别让钟表喝你的茶。”他教我们用鼻子闻香,用眼睛观色,最重要的是用舌尖感受茶汤在口腔里的变化。

说来也怪,在兴义品茶教室工作坊待久了,连走路速度都慢了下来。这里最受欢迎的课程总是最基础的那堂“绿茶品鉴”,二十几个学员围着长条茶桌,看老师用叁种不同水温冲泡同一款龙井。85度的茶汤鲜活得像是会跳舞,100度的反而把茶叶烫蔫了——这个道理,好像不止适用于茶。

上周新来了位做滨罢的小伙子,他说来学茶是为了治焦虑。王老师什么都没问,只是递给他一套最朴素的白瓷茶具。“先学会和茶叶做朋友,”老师晃着手里温润的建盏,“它不会催你,你别催它。”

茶席间的人生课

我最喜欢周叁晚上的实践课。熄掉刺眼的日光灯,点上几盏宣纸灯笼,整个兴义茶艺学习课堂忽然变成了另一个世界。这时王老师会搬出他的私藏茶具,有时是宋代建窑的黑釉盏,有时是民国时期的紫砂壶。

“器具不分贵贱,”他用手掌托着那把养了十年的紫砂壶,“关键是你的心意。”记得有次他让我们轮流泡同一种岩茶,奇怪的是每杯味道都不同。小李泡的茶总带着焦躁,小周的手法太拘谨,茶汤也显得紧巴巴的。轮到做护士的小张时,她那双常消毒的手格外稳定,茶汤入口特别柔和。

原来茶叶真的会记住泡茶人的心情。这个发现比任何茶道理论都让我震撼。

现在每次路过茶室,我都会多看一眼。玻璃窗后那些专注的身影,让我想起王老师常说的话:“人生如茶,浮时淡然,沉时坦然。”或许我们来这儿学的不只是怎么泡茶,更是怎么在快节奏的日子里,给自己留一个呼吸的角落。

昨天看到新学员手忙脚乱地温杯烫壶,我不禁微笑。想起叁个月前的自己,也是这样毛手毛脚地把茶海碰得叮当响。而今终于明白,所谓茶道,不过是在合适的温度里,安放好每一片茶叶,就像在忙碌的生活中,安放好每一个当下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