井冈山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,井冈山茶话选举海选工作坊
最近路过城南老巷,总能看到“井冈山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”这块招牌。说实在的,第一次见到这名字时我愣了半天——喝茶和大选怎么能扯上关系?这组合也太新鲜了。直到某天遇到老同学,才弄明白其中的门道。
推开门,里面和普通茶馆没什么两样。竹藤椅、青花瓷茶具,空气中飘着铁观音的香气。但仔细看,墙上挂着的不是山水画,而是各种议事规则和流程表。工作室的李老板给我倒了杯茶,笑呵呵地说:“我们这儿啊,就是个让大家商量事情的地方。”
茶香里的民主
正聊着,进来几位附近的居民。他们是为了小区停车位的事儿来的。李老板招呼大家坐下,不急着谈正事,先泡上一壶今年的新茶。“咱们边喝边聊,”他说,“茶凉了,事情也就谈妥了。” ?
说来也怪,在茶香的熏陶下,原本火药味十足的话题,慢慢变得心平气和。有人提出方案,有人补充修改,李老板就在旁边适时地添茶,偶尔插句话点拨一下。两个小时下来,竟然真达成了共识。
这种氛围让我想起另一个地方——“井冈山茶话选举海选工作坊”。虽然名字相近,但那边更注重培养年轻人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。他们的口号是:“从喝茶开始,学会说话。”
工作坊的王老师告诉我,现在很多人不是不关心公共事务,而是不知道怎么表达、如何参与。“我们就像茶艺师,”她比喻道,“不直接参与讨论,而是创造合适的氛围,让每个人都能畅所欲言。”
这话让我琢磨了很久。确实,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,大家连坐下来好好说话的时间都少,更别说参与公共讨论了。而这些以茶为媒的空间,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缓冲地带。
上周我又去工作室,碰巧遇到他们在处理一桩邻里纠纷。叁楼住户养的花盆漏水,影响了二楼晾晒的衣服。要是放在往常,估计早就吵起来了。但在工作室里,双方先是默默喝了叁巡茶,火气消了大半,才开始心平气和地商量解决办法。
李老板后来私下跟我说:“茶有道,事有理。人在气头上,说什么都听不进去。等一杯茶下肚,心情平复了,道理自然就通了。”
这种朴素的做法,却蕴含着深刻的智慧。现在的社区不是缺少解决问题的机制,而是缺少让机制顺畅运行的氛围。“井冈山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”和它的同行们,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。
临走时,我看到工作室新挂上了一幅字:“茶温话暖”。简单的四个字,却说出了这些场所存在的意义——在温度恰好的茶香中,让对话自然而然地发生。
或许,真正重要的不是在哪里喝茶,也不是讨论什么议题,而是重新找回那种围坐在一起、平等交流的感觉。这种最朴素的相处方式,恰恰是很多现代社区最缺少的。
夜幕降临,工作室的灯光还亮着。又一批居民走了进来,李老板起身迎客,茶壶里冒出的热气,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温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