邓州火车站小巷子,邓州车站小径风情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0:41:51 来源:原创内容

邓州火车站的喧闹声还在耳边嗡嗡作响,我已经拖着行李箱拐进了站旁那条熟悉的小巷。说来也怪,就隔着几十米,巷子里却是另一个世界。

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,缝隙里钻出几丛青苔。巷子窄得刚好容两个人并肩走过,两侧的老墙斑斑驳驳,墙头上不知谁家种的牵牛花开得正盛,紫色的花朵在风里轻轻摇曳。阳光从两侧屋檐的缝隙漏下来,在石板路上画出明暗相间的条纹。

我放慢脚步,行李箱的轮子在石板上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。巷口第一家是个修鞋铺,老师傅戴着老花镜,正给一只皮鞋换底。他手里的锥子麻利地穿进穿出,那专注的神情,像是要把时光也一并缝进鞋底里去。

巷子里的烟火气

再往里走,香味就飘过来了。那是韭菜盒子的焦香,混着胡辣汤的辛辣气息。卖早点的夫妇正在收摊,女人系着褪色的围裙,利索地擦着灶台。“明天赶早啊,”她朝路过的一个老街坊喊道,“给您留头锅的汤。”

巷子中段有棵老槐树,树下聚着几个下棋的老人。棋盘搁在石桌上,旁边还放着泡浓茶的搪瓷缸子。“将军!”穿白汗衫的老爷子一拍大腿,对面的也不着急,慢悠悠地把老将挪了个位置。他们在这树下下了多少年棋?怕是比我的年纪还要长。

我忽然想起小时候跟着奶奶来这条邓州火车站小巷子的情形。那时巷子比现在热闹得多,挤满了卖糖人、捏面人的小贩。奶奶总会买一根糖葫芦给我,那酸甜的滋味,到现在还记得。

巷子深处有家理发店,红白蓝叁色的转筒还在转动。老师傅拿着推子,给客人理着最传统的小平头。墙上的镜子已经泛黄,映出的人影都带着怀旧的色调。这种老式理发店现在可不多见了,却在这条巷子里固执地存在着。

车站旁的小径风情

继续往前走,巷子渐渐宽敞了些。右侧出现了一排小店,卖杂货的、修家电的、缝补衣裳的,都是些在城市里难觅踪影的营生。一个大姐坐在店门口缝纫机前,脚踏板踩得飞快,针线在布料上走出整齐的线路。

“姑娘是从火车站过来的吧?”她抬头看见我,笑着问道。我点点头。她说这条巷子是很多旅客的必经之路,有人急着赶车,有人刚下火车来找吃的,她都见得多了。“别看这条巷子旧,可藏着我们邓州的人情味呢。”

确实,这条邓州车站小径风情独特,既承载着来来往往旅客的故事,也延续着老居民们日复一日的生活。它像是火车站这个现代交通枢纽的一道传统注脚,提醒着人们,再匆忙的行程中,也有一处可以慢下来的地方。

巷尾有家旧书店,书架上的书挤得满满当当。老板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,正给几本旧书贴标签。“有些书在店里放了十几年了,”他说,“但总会有对的人来把它们带走。”这话说得真好,就像这条巷子,静静地等着每一个懂得欣赏它的人。

走出巷口时,回头望了一眼。夕阳正斜照在斑驳的墙面上,给整条巷子镀上一层温暖的光。虽然火车站那边传来火车进站的汽笛声,但巷子里依然安静如初。这条邓州火车站小巷子,就像是个被时光温柔以待的地方,守着属于自己的节奏和故事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