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庆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大庆站后街的小巷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5:06:54 来源:原创内容

一个城市的另一张面孔

说起大庆火车站,人们的印象总是宏大的、匆忙的。宽阔的广场,川流不息的人群,还有那宣告着抵达与离开的汽笛声。一切都显得那么正式,那么规整。可如果你肯多走几步,绕到车站大楼的后面,你会发现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——大庆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。

我刚踏进这条小巷,第一个感觉是,声音变了。车站前面的喧嚣是尖锐的,是广播里字正腔圆的播报,是行李箱轮子与地面摩擦的刺耳声响。而这里的嘈杂,是温吞的,是生活的。小贩的叫卖声不高不低,带着点儿本地口音的黏连感;小饭店后厨的排风扇呼呼作响,伴随着锅铲与铁锅碰撞的锵锵声;还有叁叁两两的人站在路边,用你听不大真切的方言闲聊着,偶尔爆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。

这条小巷子,或者说大庆站后街的小巷,像是一条时间的缝隙。它把飞快发展的城市节奏,在这里悄悄地按下了慢放键。巷子两旁是些有些年头的矮楼,墙皮斑驳,露出里面砖石的本色。窗户外面挂满了晾晒的衣物,五颜六色的,在微风中轻轻摆动,像一排排彩色的旗帜,宣告着这里住着的是活生生的人家。

我路过一家理发店,红色的转灯已经不转了,蒙着一层灰。老师傅正给一位大爷理发,动作不紧不慢,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。这场景,让我想起小时候家门口的那家理发店,也是这个味儿。你再往前走,还能看到修鞋的、配钥匙的、卖日杂的小铺子,门脸都不大,但好像什么都能修,什么都能找到。这些在城市商场里几乎绝迹的营生,在这里依然顽强地生长着,服务着最日常的需求。

空气里弥漫的味道更是复杂。刚走过一家烤红薯的摊子,那股甜丝丝、暖烘烘的香气还没散尽,旁边卤味店的浓郁酱香就扑面而来,紧接着,又是水果摊上橙子散发出的清新果酸。这些气味混在一起,非但不让人觉得难闻,反而构成了一种奇特的、充满烟火气的和谐。

我站在大庆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中间,心里有点感慨。车站前面,代表着这座城市的对外形象,是光鲜的、现代化的。而这条小巷,则更像是它的里子,不那么整齐,甚至有些凌乱,却充满了血肉和温度。它是为那些在前广场匆匆而过的人们提供补给和慰藉的后方,也是许多本地人最真实、最松弛的生活现场。

你说它落后吗?或许有点儿。但你说它没有生命力?那可大错特错了。这里的每一家小店,每一个忙碌或悠闲的身影,都在讲述着一个对于生存、对于生活的故事。它就像一棵老树的根系,盘根错节地深扎在泥土里,虽然不为人所见,却是整棵树能够枝繁叶茂的基础。

天色渐晚,巷子里亮起了零零星星的灯火,大多是那种老式的、发着黄光的白炽灯。光晕洒在坑洼不平的路面上,反倒给这巷子增添了几分油画般的质感。我转身往回走,重新汇入车站前广场明亮而冷清的光线里,身后那条大庆站后街的小巷,渐渐被夜色和嘈杂吞没,但它留给我的那份对于生活质感的触动,却清晰地留了下来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