胶南足浴店为什么只吹不做,胶南足浴店光说不做的原因
胶南这条街上新开了家足浴店,门口挂的招牌那叫一个漂亮:"帝王式享受""专业技师团队""五星级服务体验"。开业那天鞭炮放了半小时,优惠券发得满街都是,可你猜怎么着?才过两个月,老顾客跑了一大半,新客人探头看看就走。这不,我前两天路过,听见俩大妈在门口唠嗑:"哎哟说是泰式按摩,结果连脚底板都没按到位。"
说实话,这事儿挺让人纳闷的。装修花了小一百万,技师穿着统一的制服,连泡脚的木桶都是订做的,怎么就把生意做成了这样?
说好的服务去哪了
我特意找了个周末去体验。前台小姑娘倒是热情,又是递热毛巾又是介绍项目,说得天花乱坠。可轮到实际服务时,按摩技师全程板着脸,按穴道像在戳面团,最后还少做了十分钟。结账时店长倒是会说话:"下次来给您补上。"可您说,顾客还会有下次吗?
隔壁理发店的王老板和我聊起这事直摇头:"他们开业那天还找我合作呢,说要搞会员互通。结果我给他们介绍了二十多个客人,他们连张优惠券都没给人家。"这话让我想起个细节:足浴店公众号天天推送优惠活动,可到店一问,不是"活动过期"就是"需要提前预约"。
其实街坊们都说,这家店最大的问题是把心思都花在表面功夫上。店里的宣传册印得比婚纱照还精美,可沙发上的抱枕都有污渍;号称用中药泡脚包,可客人反映就是普通热水加了点色素。这种反差感,就像买了包装华丽的月饼礼盒,打开发现只有两个月饼还发霉了。
问题到底出在哪儿
有天晚上,我看见足浴店的李经理在隔壁烧烤店喝闷酒,就过去聊了两句。他抱怨说总部就知道天天催业绩,要求搞各种营销活动,但对员工培训的预算卡得特别死。"上次想请个专业老师来培训,财务说没必要,让老员工带带就行。可老员工自己都是半路出家..."
这话让我想起件事:有次听到他们店员吵架,说提成分配不公。能力强、服务好的技师,反而拿得比会拍马屁的少。这种管理方式,难怪留不住人。上个月他们店走了叁个老技师,现在全是生面孔。
说到胶南足浴店为什么只吹不做,我突然想起个有意思的现象。他们店在美团上的评价,回复得特别及时,但翻来覆去就是那句"感谢监督,我们会改进"。有条差评说按摩不到位,店家回复了叁百字解释,可就是不说怎么补偿顾客。这不像解决问题,倒像是在打辩论赛。
现在经过这家店,经常看见店员比顾客多。六个技师围着两个客人转的画面,看着都替他们着急。前两天遇到常去足浴的刘大爷,他说现在宁可坐叁站公交去老城区那家店:"贵是贵点,但人家说60分钟就真给按满钟,不像这儿,说得好听。"
其实做服务业就像煮米饭,火候不到,再漂亮的电饭煲也煮不出香米饭。有些事吧,真不是挂几张海报、发几条朋友圈就能解决的。当顾客走进店门的那一刻,所有的承诺都要化成实实在在的服务才行。
最近发现他们又开始搞新活动了,门口拉着横幅说"周年庆大酬宾"。不知道这次,是依然停留在宣传上,还是真的要把服务落到实处。毕竟在胶南这样的小城,口碑传播比什么广告都管用。要是继续现在这样,恐怕连周年庆都要变成"关门庆"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