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清私人外卖工作室,福清专属外卖定制服务
那天晚上加班到十点,胃里空得发慌,打开手机刷着千篇一律的外卖平台,突然觉得特别没劲。翻朋友圈时,看到邻居晒出一份精致的海鲜粥,装在青花瓷碗里,旁边还配着金黄酥脆的蚵仔煎。我赶紧问她哪儿点的,她神秘兮兮地推来个联系方式——这就是我第一次遇见福清私人外卖工作室。
说实话,刚开始我还半信半疑。现在满大街都是连锁外卖,这种私人定制能靠谱吗?试着下单后发现,他们居然会详细询问口味偏好。老板在微信里发来语音:“林姐说您胃不好,粥里给您加些山药暖胃好不好?”这种被记住喜好的感觉,突然让外卖有了温度。
藏在菜市场里的惊喜
后来偶然发现,他们的工作站在后埔街菜市场楼上。清晨路过时,正遇上老板在挑海蛎。他边挑边说:“别看现在方便,每天五点就得来抢第一波渔船货。上次有个老主顾想给生病的老父亲熬鱼汤,我们特地留了最肥的黄瓜鱼。”说着把篓子里的鱼给我看,鱼鳃还鲜红着。
这种对食材的较真劲儿,让我想起老家巷口的炖罐店。现在很难找到还坚持每天现熬高汤的地方了,但他们家的汤品订单总是排到叁天后。有次我感冒,他们送来的苦瓜蛏子汤里特意多放了两片老姜,便签上写着“听您咳嗽,姜能驱寒”。
现在他们家熟客都形成了个小圈子,经常互相推荐隐藏菜单。上周王阿姨女儿生日,工作室用福清光饼夹红糟肉做了迷你版,做成蛋糕造型,可把小朋友乐坏了。这种量身定制的巧思,确实比标准化外卖多了几分人情味。
前几天看到他们新推出了福清专属外卖定制服务,可以预约整桌家宴。老板腼腆地笑说:“现在大家工作忙,但总不能忘了家里饭菜的味道。”他手机里存着两百多个客人的口味档案,李医生不吃香菜,陈老师喜欢少油,这些细节都记在备注里。
或许在快节奏的生活里,我们渴望的不只是填饱肚子。当打开餐盒看见熟悉的铝盒便当,发现底下还垫着张手写菜谱,那种被用心对待的感觉,就像深夜回家时,看见厨房里还亮着的那盏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