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同哪里找叁百块的爱情,大同哪里有叁百块的爱情
夜里翻朋友圈,看到有人半开玩笑地问了这么一句:大同哪里找叁百块的爱情?底下评论五花八门,有调侃的,有感叹的,也有认真出主意的。我盯着手机屏幕,愣了好一会儿神。这个问题,像颗小石子,在心底轻轻敲了一下。
说起叁百块,在大同能做什么呢?约朋友吃顿不错的刀削面,再加几个小菜,差不多;看几场电影,也够;要是买件应季的衣裳,或许还能剩下点。但若有人说,要用这数目寻找一段感情,听起来就有点不是味儿了。这更像是一种对现实的无奈调侃,或者说,是种自嘲。
物价飞涨,唯独真心难计价
早些年,叁百块或许还能请人看个电影,吃顿饭,慢慢地培养点情愫。如今呢?物价蹭蹭往上走,人情似乎反倒薄了。人们脚步匆匆,没那么多耐心去了解一个人。感情变成了快消品,见面聊几句,吃个饭,看场电影,一套流程走完,合则继续,不合则散。效率是高,可总觉得少了点温度。
有人可能会说,你这想法太老派。现在都什么年代了,谁还讲究细水长流?可我觉得,不管年代怎么变,人心底里对一份踏实感情的渴望,是不会变的。那种不用算计投入产出,单纯因为喜欢而想对一个人好的感觉,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。
那么,大同哪里有叁百块的爱情?或许这个问题本身,就问错了方向。
感情不是市场里的白菜
爱情这东西,本就不该明码标价。它不像菜市场里的大白菜,叁块钱一斤,五块钱两斤。它是两个人之间说不清、道不明的吸引和牵挂。是看到对方喜欢吃甜筒,下次路过便利店就自然记得买一个;是加班晚了,会有人发条信息问“到家了吗”;是平凡日子里,那些微不足道却闪着光的瞬间。
如果把寻找感情当成一项消费任务,设定一个预算,比如就这叁百块,那从一开始,味道就变了。你会不自觉地衡量回报:我这顿饭请得值不值?她那句话是什么意思?他有没有进一步发展的意思?心里揣着个算盘,再真的情意,也显得假了。
说到底,用金钱去丈量感情,量不出深浅,只会量出距离。
在大同这座生活节奏不算太快的城市里,也许我们更该找回一种老派的浪漫。不是非得花多少钱,而是花多少心思。周末一起去城墙根下走走,吹吹风,说说闲话;或者找个晴天,什么都不做,就并排坐着晒太阳。感情是在这些看似“无用”的时间里,悄悄生长起来的。
所以啊,别再执着于大同哪里找叁百块的爱情了。那叁百块,不如留着哪天遇到真心想疼惜的人,给她买束花,或者给他挑本爱看的书。感情这回事,终究看的不是你能付出多少钱,而是你愿意投入多少真心。而真心,是无价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