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勒泰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,青春同行共绘时光
那片白桦林记得
那会儿我们站在阿勒泰的草坡上,风从额尔齐斯河的方向吹过来,把女生的头发丝儿都撩到了男生肩上。不知道谁先起的头,说咱们来比比看谁捡的松塔多,输的人请喝热乎乎的骆驼奶。就这么着,一场莫名其妙的“差差”开始了。
你说这“差差”到底差在哪儿呢?男生一股脑往林子深处冲,专挑个头大的捡,裤兜塞得鼓鼓囊囊;女生呢,蹲在阳光最好的那片空地,轻轻把松塔从落叶里拨出来,还顺手摆成了个太阳的形状。后来我们坐在木屋台阶上数,男生的松塔沾着泥巴,女生的干净得能当摆件——数量居然一模一样。
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玩的那种木头天平,两头放不一样的物件,最后总能找到平衡。其实阿勒泰男生和女生一起做事情,差差倒成了最有趣的部分。就像他们一个非要生火,一个默默把柴火摆成井字架;一个扯着嗓子唱歌赶牛,另一个轻轻吹着口哨,牛群反而更听话了。
记得有天傍晚,我们骑着马往夏牧场走。男生在前面带路,时不时回头确认大家跟上了没;女生在后面,悄悄把偏离队伍的小羊羔赶回羊群。夕阳把每个人的影子拉得老长,叁个影子在草坡上迭在一起,分不清谁是谁的。
晚上围在火炉边啃馕饼的时候,我们聊起毕业后的打算。有人说要留在新疆,有人想去海边城市看看。炉火噼啪响着,映得每个人眼睛亮晶晶的。这时候才发觉,那些看似差差的轨迹,其实都在同一片天空下交错着向前。
离开阿勒泰前最后那个清晨,我们约好去看日出。爬到山顶时,东边的云刚好散开,金光洒在每个人的羽绒服上。不知道谁说了句“咱们拍张照吧”,叁个人就那么挨着站,背后是缓缓升起的太阳和层层迭迭的远山。
现在偶尔翻到那张照片,还能想起当时手冻得发麻的感觉。那些一起走过的路,争论过的话题,甚至为了一块烤包子该蘸辣酱还是酸奶而较劲的下午,都变成了特别具体的记忆。就像阿勒泰的白桦林,看着都差不多,其实每棵树弯起的弧度都不一样。
有时候觉得,青春大概就是这么回事——不是非要活成同一个样子,而是在那些差差的缝隙里,看见了更广阔的世界。就像男生女生一起在阿勒泰的日子,差差成了最生动的部分,让这段同行时光变得立体而真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