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昌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,乐昌学生近100人叁小时活动
乐昌的夏天总是热得让人发懒,但那天下午朋友圈里突然刷屏的消息却让人坐不住了——听说城南文化广场上,不知怎么聚起了近百名学生,闹哄哄地折腾了叁个多小时。
我赶到时正赶上最热闹的场面。几个男生蹲在地上铺开五米长的画布,旁边五六个女生正调着颜料,其他学生叁叁两两凑在一起讨论构图。有个戴眼镜的男生正扯着嗓子喊:“左边再补点蓝色!对,就那个湖蓝!”他转身看见我站在旁边,不好意思地挠挠头,“我们都是附近学校的,本来就想画个小壁画,结果人越聚越多。”
一场意料之外的创作
说来也怪,这事起初只是几个美术生约着周末出来写生。他们在同学群里随口提了句,结果你传我我传你,最后愣是来了将近一百人。有人带着画笔,有人抱着旧报纸,还有个女生扛来了家里装修剩下的油漆桶。大家七手八脚地忙活,倒像是提前商量好似的。
现场最让我惊讶的是那份默契。虽然没人指挥,但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——会画画的负责构图,手巧的剪纸装饰,力气大的搬东西。有个扎马尾的女生特别显眼,她带着几个同学用废纸板做立体装饰,边做边教旁边低年级的学生:“你看,这样折一下,再翻过来……”
叁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。期间有路过的阿姨停下来帮忙递剪刀,附近商铺的老板还搬来几箱矿泉水。那个最初发起活动的男生后来告诉我,他本来担心人太多会乱套,没想到大家配合得这么好。“可能这就是年轻人的能量吧,”他说话时眼睛亮晶晶的,“只要给个机会,我们就能折腾出点名堂。”
夕阳西下时,作品基本完成了。十米长的画卷铺展在广场中央,上面有山水风景,有卡通人物,还有用彩纸拼贴的乐昌地标建筑。不知道谁先起的头,大家突然安静下来,围着画站成一圈。那一刻,只能听见相机快门声和远处隐约的蝉鸣。
突然有个初中生模样的男孩开口:“咱们明年这时候再来一次好不好?”这话引得大家都笑了。虽然没人应和,但好几个人都在悄悄交换联系方式。或许明年的这个时候,真会有另一场属于他们的聚会。
收拾工具时,我看见两个女生在角落里交换绘画技巧,另一个小组约着下周去图书馆看书。这场持续叁小时的活动像颗石子,在年轻人心间激起了圈圈涟漪。有个一直默默帮忙递材料的女生小声说,这是她这学期参加的最有意思的课外活动。
夜幕降临,人群渐渐散去。广场上的灯一盏盏亮起,照在那幅集体创作的作品上。颜料还没干透,在灯光下泛着湿润的光泽。保洁阿姨过来看了看,特意绕开了那块地方:“让孩子们的作品多留会儿吧。”
回望广场,那幅画在夜色中依然鲜艳夺目。近百个年轻的身影已经消失在街角,但这叁个小时里绽放的创造力与协作精神,或许正在这座城市某个角落继续生长。也许下个周末,又会有新的故事在乐昌的某个角落悄然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