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口如何分辨微信附近的人可约,识别微信附近可约会对象
这两天在海口喝茶,朋友突然问我:“你说微信附近的人,到底怎么分辨哪些是真能约出来见面的?”我愣了一下,这事确实挺有意思。海口说大不大说小不小,微信上滑到的人形形色色,总不能每个都去碰运气吧。
其实吧,这事儿有点像挑西瓜。光看花纹不行,得敲一敲听声音。首先看头像,太网红的得留个心眼——那种精修到头发丝都在发光的,多半是专业选手。反倒是生活照更真实,比如在海边散步的,骑楼老街吃清补凉的,这种接地气的反而靠谱些。
聊天就像跳双人舞
聊天的节奏很重要。刚打招呼就急着约见面的,八成别有用意。正常想交朋友的人,总会先聊几句日常。比如说说今天万绿园的天气,或者吐槽一下滨海大道的堵车。这种有来有往的对话,才像真正住在海口的人。
我有个小诀窍:主动提起海口的地名。你说“昨天去日月广场逛了逛”,对方要是接得上话,那至少说明真在这座城市。要是连海甸岛、国贸都不知道在哪儿,那可得小心了。
现在微信功能多了,视频号、朋友圈都能看出端倪。经常发在海口定位的动态,内容比较生活化的,可信度就高。要是朋友圈叁天可见,什么内容都没有,那就像戴着面具聊天,总觉得隔着一层。
说到分辨微信附近的人可约这件事,最重要的是保持平常心。别指望每次都能遇到知己,把期待放低些,反而会有惊喜。就像在海口夜市逛小吃,随缘尝鲜,合口味的就多聊几句,不对味的笑笑而过。
见面地点也有讲究。第一次约在国兴大道那边的咖啡馆,或者上邦百汇城这种开放场所最合适。白天见面光线好,气氛也轻松。千万别一头热就答应去偏僻地方,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。
记得有次在骑楼老街的咖啡馆见到网友,两人都爱拍老街建筑,聊着聊着就成了固定扫街的伙伴。这种从共同爱好开始的缘分,往往最持久。
现在大家生活节奏快,但交朋友这件事急不得。就像泡壶鹧鸪茶,得慢慢沏才能出味道。多用平常心观察,多给点耐心交流,总会遇到聊得来的本地朋友。
其实分辨谁可约谁不可约,最后都是回归到真诚二字。用真心换真心,无论是在海口还是其他地方,都是不变的道理。毕竟我们想找的是能一起吹海风、吃海鲜的真实朋友,不是虚拟世界的过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