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井火车站小巷子价格,龙井站旁巷子价位
初到龙井站
从龙井火车站出来,绕过那栋颇有年代感的灰白色主站房,右手边就斜出一条窄窄的巷子。青石板路面被磨得有些发亮,两旁是些老旧的居民楼,一楼大多改成了小店。我这次来,心里头一直琢磨着个事儿,就是这“龙井火车站小巷子价格”。这话听着有点绕,说白了,就是想看看这车站旁边,过日子究竟是个什么开销。
巷口第一家是个卖茶叶蛋和玉米的小摊,冒着热腾腾的白气。我凑上前,“阿姨,茶叶蛋咋卖?”“两块五一个。”阿姨头也没抬。这价钱,跟城里便利店差不多,倒没因为挨着车站就贵得离谱。再往里走,有家巴掌大的小超市,我进去转了转,拿了瓶最常见的矿泉水。结账时,老板伸出一根手指,“一块。”这倒是让我有点意外,如今好多地方都卖两块了,这儿还是老价钱。
巷子里的烟火气
越往巷子深处走,生活的气息就越浓。支着红色遮阳棚的蔬菜摊,青菜上还挂着水珠;挂着半扇猪肉的肉铺,老板正拿着砍刀剁骨头;还有那家飘着油炸香气的早点铺,金黄的油条看着就馋人。我站在肉铺前问了问价,“前腿肉十五,排骨二十二。”老板一边忙活一边答话。这“龙井站旁巷子价位”,似乎就这么不经意地,在我眼前铺展开了。它不像大商场那样明码标价、整齐划一,而是藏在一声声吆喝、一笔笔零钱交易里,带着点市井的随意和实在。
我在一个卖橘子的老大爷摊前停下,挑了几个。老爷子用那种老式的杆秤称了称,“四块八,给四块五吧。”他笑着说。我递过钱,顺口问了句:“大爷,您在这摆摊挺久了吧?”“可不嘛,眼看着火车站翻新,看着人来人往。”他叹口气,“但这巷子里的价钱,这么多年,还算是对得起街坊。”这话听着朴实,却让人琢磨。所谓的价格,不光是冷冰冰的数字,更是维系着这一方小天地的纽带。
再往前走,看到几家小饭馆,门口挂着菜单。一碗牛肉面大概在十五到十八块之间,炒菜也就二叁十的模样。我寻思着,若是在车站里头的大餐厅,同样一碗面,怕是得翻个跟头。这大概就是巷子的魅力,它用稍显凌乱的样貌,兜住了老百姓过日子的底气。龙井火车站小巷子价格,说到底,是一份难得的平常心。
巷子的尽头,连接着一条更宽的马路,车流声一下子涌了过来。我回头望了望这条狭长而充满生机的小巷,心里好像有了答案。这里没有高不可攀的标价,也没有景区那种千篇一律的纪念品,有的只是油盐酱醋的真实。无论是匆匆赶路的旅客,还是住了几十年的老街坊,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,用一个觉得舒坦的价钱。这或许就是它存在至今,依然热闹的原因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