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宾品茶加惫工作室,来客品茗加惫工作室
最近路过城南,发现街角新开了一家挺特别的店,招牌上写着“来宾品茶加惫工作室”。说真的,第一眼看到这个店名,我心里琢磨着,这到底是茶馆还是什么工作室?怀着几分好奇,我推开了那扇原木色的门。
门后的世界和我想象中不太一样。没有传统茶馆那种厚重的红木家具,取而代之的是浅色系的沙发和几张简约的茶桌。空气里飘着淡淡的茶香,不浓,但很舒服。几个年轻人正坐在窗边低声交谈,手边放着笔记本电脑,看起来像在谈事情,又像是在享受片刻宁静。
不只是喝茶的地方
店主是个叁十出头的年轻人,大家都叫他小林。他给我泡了杯凤凰单丛,边操作边解释:“我们这里确实是个品茶加惫工作室。”他笑了笑,“简单说,就是给来这里的客人提供一个既能好好喝茶,又能安心工作或谈事的空间。”
我环顾四周,发现店里的每个座位旁边都配备了充电插座和鲍厂叠接口,角落还有一台小型打印机。难怪有人把这里当成移动办公室。“现在很多人需要个第叁空间,”小林说,“不像咖啡馆那么嘈杂,又比传统茶馆更随意自在。”
正说着,一位常客推门进来,熟门熟路地坐到老位置,打开电脑,小林很快就给他上了壶熟普洱。看来,这家来客品茗加惫工作室确实抓住了某些人的需求。
茶香里的慢生活
我注意到店里有个很有趣的现象——虽然大家都带着电子设备,但没人一直盯着屏幕。相反,他们时不时会端起茶杯闻一闻,或者起身到茶具柜前挑选自己喜欢的杯子。这种节奏,似乎在不经意间让人慢了下来。
“现代人太忙了,”小林一边擦拭茶具一边说,“连喝杯茶都觉得是浪费时间。但我们希望来这儿的客人能重新发现品茶的乐趣。”他告诉我,有时候客人会因为喜欢某款茶,主动找他聊茶的故事,这一聊可能就是半个下午。
确实,在我坐着的这两个小时里,看到好几个人从最初的埋头工作,到后来慢慢开始品茶、放松,甚至和邻桌的陌生人聊上几句。这种转变很微妙,但确实在发生。
另一位来客品茗加惫工作室的熟客告诉我,她每周都会来这里两叁次:“在这儿工作效率反而更高,累了就喝口茶看看窗外,比待在办公室里舒服多了。”
连接人与人的空间
最让我意外的是,这家看似简约的工作室,居然定期举办小型茶会。不是那种正襟危坐的茶道表演,而是很随性的品茶聚会。上周末他们就办了个“盲品会”,让大家猜茶的品种和产地。
“来的有上班族、自由职业者,还有附近的大学生,”小林说,“通过一杯茶,原本不认识的人就这样熟悉起来了。”他指着墙上贴满的拍立得照片,都是客人们在茶会上的笑脸。
这种模式似乎挺受欢迎。我离开的时候,看到店里又来了几位新客人,其中一对像是要谈合作,另一个年轻人则找了个安静的角落开始写东西。茶香依旧在空气中淡淡飘着,伴随着轻轻的键盘声和偶尔的交谈。
走出店门,我在想,也许现代人需要的不仅仅是喝茶的地方,更是一个能让人暂时放慢脚步,同时又不会与现代社会脱节的空间。这家来宾品茶加惫工作室,似乎恰好找到了那个平衡点。下次需要写东西或者见朋友的时候,我大概也会选择来这里坐坐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