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旧女学生喝茶群,个旧女生茶话会
这几天刷朋友圈,总能刷到“个旧女学生喝茶群”的动态。照片里,几个姑娘围坐在老城区那家叫“云上”的茶馆,白瓷杯里飘着普洱茶香,桌上还摊着几本专业课的书。说真的,我有点被触动了。
刚好上周六下午没课,我就跟着群里一个相熟的学妹去了。地点还是那家“云上”,木楼梯踩上去吱呀响,二楼靠窗的位置已经坐了好几位。有个扎马尾的姑娘正说到期末复习的抓狂:“现代汉语的笔记记得我手快抽筋了,你们说老师划的重点到底准不准啊?”旁边戴眼镜的女生马上接话:“我整理了对比表,待会发群里。”她说着掏出手机,手指在屏幕上划拉着。
不只是喝茶的地方
我捧着温热的茶杯,听她们从考试聊到实习,又从实习聊到老街新开的奶茶店。穿蓝毛衣的女生说起面试被拒的经历,语气里有点沮丧:“准备了那么久,没想到二面就刷下来了。”几个姑娘立刻七嘴八舌地给她支招,这个说“我学长在那家公司,帮你问问情况”,那个说“你的简历其实可以再突出一下项目经验”。
说实话,这种氛围在大学里挺难得的。平时在教室,大家来去匆匆;在宿舍,也多是各忙各的。可在这里,好像突然就慢下来了。有个大二的学妹小声跟我说:“姐,我每次来参加个旧女生茶话会,都觉得特别解压。上周还在这认识了个同乡的学姐,给了我好多选课建议。”
窗外是个旧老城区的青瓦屋顶,偶尔有鸽子飞过。我忽然想起大一刚来时,总觉得这个城市陌生得很,现在坐在这群姑娘中间,听着她们用个旧话夹杂着普通话聊天,倒生出几分亲切来。
茶馆老板是个四十岁左右的大姐,端着新沏的茶过来续水,笑着说:“你们这些学生娃娃,每次来都这么热闹。”她告诉我们,这个“个旧女学生喝茶群”已经坚持快两年了,从最开始的五六个人,到现在固定参加的都有二十多个。
坐在我对面的女生是学医的,正给大家讲医院见习的趣事:“带教老师特别严格,但真的能学到东西。昨天跟着看门诊,有个小患者特别可爱...”她讲得生动,大家都听入神了。这时我才注意到,这姑娘的白大褂还搭在椅背上,显然是刚从医院赶过来的。
天色渐晚,茶馆亮起了暖黄的灯。有人提议下次去个旧女生茶话会可以换个地方,比如金湖边的那家新书店。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查地址,讨论着时间安排。我看着她们兴致勃勃的样子,突然明白了这个群存在的意义——它不只是个喝茶的地方,更像是在陌生的城市里,一群女孩子互相点亮的小小灯塔。
临走时,我也扫码进了群。群公告写得简单:“每周六下午,读书喝茶聊聊天。”下面已经有人开始约下次见面了。我想,下个周六,我应该还会来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