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封哪里有站大街的巷子或路边,登封站大街的巷子位置
前几天和朋友聊天,他忽然问我知不知道登封哪里有站大街的巷子。我当时愣了一下,反问他:“你说的‘站大街’,是指咱们小时候那种热闹的、摆满小摊的街道吗?”他笑着点点头。是啊,这个词现在听着有点陌生了,但在我们这代登封人的记忆里,它代表着最有烟火气的地方。
要说登封站大街的巷子位置,其实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。早个十几年,中岳大街靠近步行街的那一段,傍晚时分总是最先热闹起来的。卖糖炒栗子的叁轮车、支着棚子的凉皮摊、还有摆满各式小玩意的地摊,能把半条街占得满满当当。那时候路灯还没现在这么亮,各家摊主自己拉的灯泡连成一片,昏黄的光晕里飘着各种食物的香气,那感觉,比现在装修精致的商场有人情味多了。
老街巷里的烟火记忆
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有个卖烤红薯的大爷,他总是在邮局旁边那个巷子口固定出摊。他那辆改装的叁轮车,炉子边上都被烤得微微发黑,可掀开盖子的那一刻,那股甜丝丝的焦香能飘出老远。每次路过,大爷都会笑呵呵地问:“孩儿,今天要哪个?”然后用手在炉子里翻拣,挑出一个个头最大、糖汁都溢出来的递给我。
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太理解,为什么我们总惦记着这些看起来有些杂乱的地方。其实啊,那种随意站在路边,看着人来人往,和摊主聊上几句的感觉,是现在整齐划一的商业街给不了的。登封站大街的巷子,更像是一个流动的社交场所,街坊邻居碰上了就站在路边唠唠家常,下班的人顺道带点熟食回家,孩子们围着玩具摊挪不动步。
不过这两年,确实很难找到过去那种“站大街”的感觉了。城市越来越干净整洁,很多流动摊贩都搬进了固定的市场。有时候晚上散步,特意往以前热闹的小巷子里拐,却发现安静得很,只有几盏路灯孤零零地亮着。偶尔能在一些老小区附近看到零星的摊位,但再也形成不了从前那种规模了。
前几天听人说,书院街后面的巷子里晚上还有些卖小吃的,我特意去转了一圈。确实有几个摊位,卖炒河粉、炸串什么的,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。可能少的不是吃的,是那种大家挤在一起的热闹劲儿,是摊主和熟客之间那种默契的招呼声。
我站在巷子口发了会儿呆,想起朋友问的那个问题——登封哪里有站大街的巷子或路边?也许答案已经不重要了。那些记忆里的场景,就像老照片一样,虽然褪色了,但偶尔翻出来看看,还是会让人心里暖暖的。现在的登封有了新的面貌,新的商业中心,新的步行街,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然。
不过我相信,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,一定还有人在延续着这种朴实的生活方式。可能是清晨菜市场门口摆摊卖菜的大娘,也可能是傍晚推着车子卖糖葫芦的大叔。他们不占主要街道,就在那些允许的小巷里,继续着这份简单的营生,也给这座城市保留着最后一点“站大街”的味道。
如果你哪天在登封的小巷里遇到这样的场景,不妨停下来买点什么。不是为了东西有多特别,就是想感受一下那种渐渐远去的市井气息。那种感觉,就像是找到了这座城市遗忘在角落里的另一面,真实,朴素,却格外动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