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州火车站200一次快餐,附近车站快餐200元
路过连州火车站附近的小巷子,总能看到些蹲在台阶上抽烟的人。他们脚边搁着写价格的硬纸板,上面用红色马克笔歪歪扭扭标着"快餐200"。这价钱在当地不算便宜,但总有人凑过去搭话。
巷口摆水果摊的陈姐说,这些做生意的分两拨人。一拨是正经做快餐的,给等火车的旅客送盒饭。另一拨就复杂些,递过来的盒饭底下压着宾馆房卡。"都打着连州火车站200一次快餐的招牌,生客根本分不清。"
藏在饭盒里的门道
我假装要买饭,跟个穿工装裤的中年女人聊起来。她说现在管得严,明面上都说是送餐服务。"其实嘛..."她弹了弹烟灰,"附近车站快餐200元那种,包半小时钟点房。要是纯吃饭,可以砍到叁十。"
正说着,有个戴安全帽的工人过来付钱。女人从保温箱取出塑料饭盒,却在递过去时,顺势把迭成方块的纸条塞进他工作服口袋。整套动作行云流水,要不是特意盯着,根本发现不了这个小动作。
转角宾馆的前台倒是直爽:"我们和送餐的合作叁年了,房费抽叁成。附近车站快餐200元这价码是行业规矩,贵在位置方便。"她指着墙上的钟点价目表,"单独开房两小时也要140,不如打包服务划算。"
在火车站西侧路口,我遇见个真正卖盒饭的大姐。她的叁轮车上贴着醒目的"盒饭十五元",但生意明显不如那些标价二百的。"人家卖的不是饭啊。"大姐苦笑着掀开泡沫箱,里头红烧肉冒着热气,"咱们实打实做饭的,反倒被连累得像是干不正经买卖的。"
夜幕降临时,连州火车站200一次快餐的招牌亮起霓虹灯。我看见穿西装的男人拖着行李箱走进巷子,也有结伴的年轻人站在路灯下徘徊。这些看似寻常的买卖,在火车站这片灰色地带悄然生长着,成为心照不宣的存在。
巡逻的警察偶尔会来清查,但总治标不治本。"取证太难了。"有个老民警私下说,"他们现在聪明得很,饭菜真给你送到房间,至于后续发生什么,我们没法二十四小时盯着。"
街角杂货店老板倒是看得开:"存在即合理。这价钱能维持这么多年,说明确实有市场需求。那些刚下火车的打工者,临时歇脚的司机,谁还没个孤单时候?"他柜台里总备着整条香烟,说是经常有人买去打点关系。
我注意到个细节:所有谈这类生意的人,都习惯用现金交易。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,这条街却顽强保持着最传统的交易方式。有个姑娘告诉我,这是行规:"不留记录对大家都好。"
凌晨两点,连州火车站渐渐安静。但附近那些小旅馆的灯光还亮着,霓虹招牌在夜色里格外扎眼。巷子深处偶尔传来几句讨价还价的声音,很快又被夜风吹散。这座城市睡着了,可某些角落的生活,才刚刚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