津约茶上课,津门茶约学堂
周末的午后,阳光正好透过梧桐叶洒在青石板上。我推开那扇雕花木门,铃铛声清脆作响,仿佛踏入了另一个时空。
茶室里飘着淡淡的檀香,几位茶友正围坐在长案前。穿棉麻长衫的李老师向我们点头示意,手里还握着一把紫砂壶。“今天咱们不聊高深的茶道,就说说怎么把一杯茶喝明白。”他笑着给每人面前摆上一只白瓷杯。
那杯茶里的烟火气
记得第一次参加津约茶上课,我像个等待考试的学生,正襟危坐。李老师却摆摆手:“别那么紧张,喝茶本是件自在事。”他顺手把沸水冲入盖碗,茶叶在杯中舒展的样子,像极了刚睡醒的孩童。
“你们看这茶汤,”他举起公道杯,琥珀色的液体在光下透着暖意,“好茶不用太多讲究,它自己会说话。”那天我们尝的是今年的秋寿眉,有熟果的甜香,还有一丝雨后青草的气息。坐在旁边的王阿姨笑说,这味道让她想起老家庭院里的枣树。
说来也怪,在津门茶约学堂待久了,慢慢发现喝茶不在形式。就像上周来的年轻人,起初连茶具都认不全,现在却能品出不同山场的气息。他说最享受的是泡茶时那份专注,什么烦恼都暂时放下了。
李老师常念叨:“茶桌上的学问,都在日常里。”可不是么,有时看他顺手抓把茶叶,随意地泡,反倒比那些规规矩矩的表演更有味道。就像家里做饭,太刻意了反而失了好火候。
茶香里的那些人情味儿
津约茶上课最打动人的,倒不全是茶。上个月新来的小姑娘,头回品岩茶皱眉头,大家都乐了。李老师给她换了杯白茶,她眼睛一亮:“这个甜!”现在她成了学堂的常客,还带着闺蜜一起来。
老张是这里的熟客,每次都要坐在靠窗的位置。他说在这泡茶,能看见外面老街的人来人往,特别踏实。有天他带来自己收藏的八十年代老普洱,大家分着喝,他比谁都开心。
这样的故事在津门茶约学堂里还有很多。来了都是客,坐下就是朋友。没有高下之分,只有对茶的那点真心。李老师说这叫“茶缘”,来了就是缘分,能喝到一块儿更是缘分。
茶凉了再续,人走了还会来。这个藏在老街里的茶空间,像是个城市的歇脚处。忙碌的日子里,能有个地方安心喝杯茶,说说闲话,或者什么都不说,就很好。
窗外夕阳西斜,又到了散场的时候。李老师正在收拾茶具,哼着不成调的小曲。茶香还萦绕在梁间,等着下一场相聚。或许明天,或许哪天,又会有人推开那扇木门,开启另一段与茶有关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