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州附近人100米约爱,邻近友人百米相约
百米之内的温暖
崇州附近人100米约爱这事儿,说起来还挺有意思的。那天傍晚我正刷着手机,屏幕上突然跳出邻居小李的消息:“哥,下楼走走?我就在你家楼下小花园。”看了看定位,嘿,还真是百米之内。披上外套趿拉着拖鞋就下去了,心里还在琢磨,这么近的距离,用得着这么正式地约吗?
走到小花园,小李正蹲在健身器材旁边喂流浪猫。见我来了,他挠挠头有点不好意思:“其实也没啥急事,就是觉得住这么近,反而半年没见过面了。”这话说得我心头一颤。是啊,我们这两栋楼就隔着条小路,直线距离可能都不到100米,可上次见面还是冬天的时候在楼道里擦肩而过。城市生活就是这样,隔着钢筋水泥,人与人之间好像总隔着千山万水。
我们沿着小区慢慢溜达,聊的都是些琐碎日常。他说最近阳台上的多肉长疯了,我说楼道里的感应灯老是坏。聊着聊着,忽然觉得这种百米之内的相约特别踏实。不用提前规划行程,不用考虑交通拥堵,想见了随时都能见。这种便利,反倒被我们忽略了太久。
想起小时候在乡下,邻里之间串门是再平常不过的事。谁家做了好吃的,隔着院子喊一嗓子就能聚起一桌人。现在科技发达了,联系反而变得刻意起来。有时候想约朋友吃个饭,得提前一周预约,对方在市区的另一端,来回路上就要花两叁个小时。这么一想,崇州附近人100米约爱的模式,倒像是找回了点什么。
那天晚上我们聊到很晚,从工作聊到家庭,从房价聊到孩子的教育。临分别时,我们约定每周叁晚上只要没事就下来走走。这个约定很简单,但坚持下来却发现生活多了些温度。现在周叁成了我特别期待的日子,知道百米之内有个能说说话的朋友,心里特别踏实。
上个月我感冒发烧,躺在床上动弹不得。试着在邻居群里发了条求助信息,没想到十分钟后门铃就响了。小李提着退烧药和粥站在门口,额头上还带着汗珠:“正好在小区门口药店,看见消息就跑着回来了。”那一刻我突然明白,这种邻近友人百米相约的情谊,比很多遥远的关系都要珍贵。
现在我和小李建了个“百米邻居群”,慢慢加入了七八个附近楼栋的年轻人。周末谁家做了好吃的会在群里吆喝一声,晚上想散步了随时能找到伴。这种百米之内的相约,让冰冷的楼房有了温度,也让“远亲不如近邻”这句话在新时代有了新的意义。
科技让我们能联系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人,但往往忽略了身边百米之内的小世界。或许我们都该停下来想想,那些离我们最近的人,是不是反而被我们遗忘得最彻底?试着给邻居发条消息吧,或许他就在百米之内,正等着你的相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