菏泽附近500块钱的爱情,荷泽周边五百元的感情故事
那会儿天刚擦黑,菏泽老城区飘着孜然和煤烟味儿。我在街角等叁轮车,听见两个蹬车师傅闲聊:“西关那头有个姑娘,五百块就跟人过日子,你说图啥?”另一个嘬着烟屁股笑:“这年头,五百块能图个真心呗。”
这话像根小刺,轻轻扎了我一下。五百块,也就是请客吃顿火锅的钱,在这座小城却能和一个人的命运扯上关系。
巷子深处的灯光
后来我偶然认识了个在乡镇小学代课的李老师。她住在月租叁百的民房里,每天骑电动车跑二十里路教书。“孩子们说想吃糖,我兜里就剩五块钱。”她撩了下头发,笑得有点涩,“后来有个家长硬塞给我五百,说是补课费。我哪会补课啊,可那钱...真救了急。”
那五百块在她手里攥出了汗。她说那晚在河堤上走了很久,最后用那钱给班上换了新黑板。现在想想,菏泽附近500块钱的爱情,大概就像李老师和孩子们——明明自己过得紧巴,还是想把最好的给对方。
我们总把爱情想得太贵,要房子要彩礼要体面。可在这地方,五百块能是一份心意的全部重量。就像我二姑说的:“你姑父当年用半个月工资买了件呢子大衣送我,现在衣柜里最贵的都比不上它暖和。”
夜市里的烟火
解放桥夜市有对卖炸串的小夫妻。女的找零钱,男的翻着油锅里的鸡柳。有回城管来了,男人推着车就跑,女人端着钱盒子跟在后面。跑过两条街,两人靠着墙喘气,突然就笑了。
“刚才那单没收着钱吧?”
“五块钱的事儿,管它呢。”
荷泽周边五百元的感情故事,就藏在这些皱巴巴的零钱里。他们现在租了个小门面,墙上挂着结婚照——还是辫的南海背景。女人说等攒够钱要去真海边看看,男人往她碗里多夹了块里脊。
五百块在他们这儿,是叁天流水,是半个月房租,是给老家孩子买新书包的盼头。他们的日子像竹签上的韭菜,一茬茬地过,但根还连着。
现在我偶尔还会想起蹬车师傅那句话。也许他说的不是那种明码标价的交易,而是在生活重压下,依然愿意把最后五百块留给对方的勇气。这种菏泽附近500块钱的爱情,比那些镶金边的承诺实在多了。
就像昨天在面馆看见的老夫妻。老爷子把肉丝都拨到老太太碗里:“你牙不好,这个软和。”老太太又拨回去两块:“你下午还得修自行车呢。”那碗面才八块钱,但他们让来让去的架势,像在分什么山珍海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