灵武学生品茶工作室,学子茶社雅集活动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2:12:51 来源:原创内容

灵武这座小城向来不缺故事,最近走在校园里,总能听见同学们兴奋地议论着什么——原来是学校角落里悄悄开张的学生品茶工作室。说实话,刚开始我挺纳闷的:现在年轻人不都爱喝奶茶咖啡吗,怎么突然对传统茶文化感兴趣了?直到上周被同桌硬拉着参加了一场“学子茶社雅集活动”,我才真正体会到这份独属于校园的雅趣。

说是工作室,其实就是教学楼顶楼那间闲置的阳光房。推开木门,十几盆绿植错落摆放着,几张原木茶桌旁围坐着不同年级的学生。负责茶艺演示的是高二的陈雨桐,她边烫洗茶具边和我们闲聊:“其实刚开始我也分不清龙井和毛峰的区别。”她手上动作不停,青瓷盖碗在她指间转得稳稳当当,“后来跟着退休的爷爷学了两学期,才发现茶叶里藏着这么多门道。”

茶香里的青春滋味

当第一泡凤凰单丛的兰花香飘散开来,原本喧闹的教室渐渐安静下来。看着橙黄透亮的茶汤在素白瓷杯里打转,坐我旁边的篮球社社长突然冒出一句:“这比运动饮料回甘还舒服。”惹得大家会心一笑。更让人惊喜的是,经常在图书馆遇见的那位总皱着眉头的大叁学长,居然主动给大家讲起了《茶经》里“精行俭德”的典故。他说现在每次写论文卡壳,就会来这儿喝杯太平猴魁,任那股鲜爽的茶气带着思绪重新流动。

窗外的梧桐叶被风吹得沙沙作响,阳光透过百叶窗在茶席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几个中文系的女生正在交流最近创作的茶诗,隔壁桌的理工男则认真地讨论着不同水温对茶多酚释放的影响。这种既传统又鲜活的气氛,让我突然理解了什么叫做“茶韵”。原来所谓的学生品茶工作室,不单是教泡茶的地方,更像是给我们这些整天埋首课本的年轻人,开辟了片能自由呼吸的天地。

最近这场学子茶社雅集活动还玩出了新花样。上周末他们搞了次“盲品挑战”,用不同材质的杯子盛同样的茶汤。生命科学院的李悦发现用陶杯喝茶竟比玻璃杯多了些泥土的暖香,这个偶然的发现让她决定把茶具材质对味觉影响作为新的研究方向。你看,就这么个简单的品茶活动,居然还能碰撞出学术灵感的火花。

现在经过教学楼,总能看见叁五成群的学生端着茶杯在露台聊天。有时是讨论小组作业,有时就是单纯分享最近淘到的好茶。那个总爱穿汉服的历史系学姐说得挺在理:“茶室里没有年级专业的界限,就像这茶汤,不论来自哪个山场,在沸水里绽放的都是同样的生命张力。”

或许很多年后,当我们离开校园各奔东西,还会记得在这个灵武学生品茶工作室里,曾经用一杯茶的时光,尝过了青春最本真的滋味。那片透过窗棂的夕阳,那缕萦绕齿颊的茶香,那些在茶香中渐渐熟稔的面孔,都成了大学生活里最熨帖的注脚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