舟山100元3小时服务,舟山叁小时百元休闲体验
最近朋友圈里总有人提起舟山100元3小时服务,这名字听着就让人好奇。我琢磨着,一百块钱能在舟山玩叁个小时?该不会是坐船出海吧?正巧要去舟山办事,索性亲身体验了一把。
到了当地才知道,原来这舟山叁小时百元休闲体验主打的是渔村慢生活。接待我的陈姐是土生土长的沉家门人,她笑着递来一顶草帽:“咱们先去码头看渔船,这会儿正赶上收网。”
老渔港的烟火气
清晨的渔港热闹得很,刚靠岸的渔船上,银光闪闪的带鱼、活蹦乱跳的虾姑装满了筐。渔民老伯随手捞起两只梭子蟹让我拍照,那蟹钳张牙舞爪的劲儿,差点夹住我手指。空气中飘着淡淡的海腥味,混着码头鱼市摊主的吆喝声,这才是舟山最地道的味道。
沿着滨海小路慢慢走,陈姐指着礁石缝里的紫菜说:“我们小时候赶海,就爱掰这些现烤。”她变戏法似的掏出铁板和小铲子,真给我们烤起紫菜来。脆生生的紫菜在铁板上卷起边儿,撒点细盐,嚼起来满嘴都是大海的鲜甜。
转到渔家作坊时,正好遇见他们在修补渔网。老师傅教我们打水手结,看起来简单的绳结,在我手里却总打成死疙瘩。旁边的大妈笑着说:“这活儿要耐性,就像我们舟山100元3小时服务,急不得。”
藏在巷尾的海味
走得有些渴了,陈姐带我们拐进一条青石板巷子。斑驳的墙头上,晾晒的鱼鲞在阳光下泛着琥珀色光泽。小院里的阿婆正在剥海蛎,见到生人也不拘束,顺手递过来两个:“尝尝,早上刚撬的。”
生海蛎滑进嘴里,那股子甘甜顺着喉咙溜下去,比店里卖的不知鲜嫩多少。阿婆说她们家叁代都住这老宅,现在孙子在宁波工作,就老两口守着祖传的晒鲞手艺。“以前觉得破旧,现在倒成宝贝了。”她擦擦手上的海泥,又往我兜里塞了把烤虾干。
转角遇到个卖海石花冻的摊子,透明的膏体里裹着珊瑚般的海石花。摊主舀了勺桂花蜜,笑呵呵地说:“这玩意儿清热降火,我们渔家人夏天最爱。”坐在树荫下的石凳上,吃着冰凉清甜的石花冻,叁个钟头不知不觉过去大半。
临走时陈姐送我到车站,塞给我一包自家晒的淡菜干。“其实舟山叁小时百元休闲体验啊,就是想让人知道,咱们这儿不只有普陀山和海鲜排挡。”她站在夕阳里挥手,身后的渔港渐次亮起灯火。
回程的车上我还在想,这一百块钱花的确实值。不是看了多少景点,而是像当地人那样,在潮汐声里过了个完整的午后。那些挂在屋檐下的鱼鲞,修补渔网的梭子,还有阿婆手心里海蛎的凉意,都比明信片上的风景更让人记得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