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宁快餐品茶工作室,万宁快捷茶饮工作坊
最近路过老街拐角,发现同时开了两家挺有意思的店——万宁快餐品茶工作室和万宁快捷茶饮工作坊。乍一看名字跟双胞胎似的,走近才发现两家店主正在门口聊天,原来他俩是表兄弟。
穿格子衬衫的表哥挠着头说:“我这‘工作室’主要做传统茶道体验,想让大家静下心来品品单丛和普洱。” 旁边戴鸭舌帽的表弟笑着接话:“我搞‘工作坊’就是玩新式茶饮,什么冰萃茉莉加桂花冻,年轻人拍完照发朋友圈,我这生意就成啦!”
两种节奏的茶生活
怀着好奇,我两家都转了转。工作室里放着古琴曲,博古架上茶具摆得整整齐齐。点了一泡凤凰单丛,表哥边冲泡边讲解:“你看这茶汤金黄透亮,闻着有天然蜜兰香。”他演示着关公巡城、韩信点兵的斟茶手法,茶杯在指尖转得特别稳当。
转到隔壁工作坊,完全是另种氛围。表弟正摇着雪克杯说:“这款爆柠茶我调了七次配方!”只见他麻利地切柠檬、加冰块、倒入茶底,摇晃动作跟调酒师似的。顾客多是附近上班族,排队时刷刷手机,取茶时插上吸管边走边喝。
其实想想,咱们现在过日子不也这样?有时需要慢下来好好喝杯茶,有时又图个方便快捷。这两兄弟算是把现代人的两种需求都照顾到了。
表哥店里常来的退休教师跟我说:“在这坐一下午,几十块钱喝叁泡好茶,比奶茶健康多了。”而表弟的熟客、快递小哥擦着汗说:“他家茶饮甜度刚好,吸溜一口特别解乏,包装杯还不会洒。”
茶香里的生意经
后来混熟了,兄弟俩跟我说起经营门道。表哥坚持用传统盖碗:“虽然培训顾客要多费口舌,但这样泡茶才不辜负好茶叶。”他最近还推出“茶叶订阅罐”,每月给熟客配不同茶样,有人因此迷上了岩茶的火工香。
表弟则盯着天气预报调整备料:“气温升五度,冷饮销量能翻倍。”他开发了八种糖浆配方,最近桂花乌龙的复购率特别高。有次我见他帮外卖小哥把茶饮重新打包,还多塞了张杯垫,说是“防滑防凝水”。
看着这两家万宁快餐品茶工作室和万宁快捷茶饮工作坊,我忽然觉得挺有意思——同样的茶,不同的生活方式。传统茶道像老友深谈,需要时间和耐心;新式茶饮像街头偶遇,讲究个轻松便捷。
现在周末我经常这样安排:上午去工作室学茶艺,让忙碌一周的心沉静下来;下午拐进工作坊带杯冷泡茶,边喝边逛公园。两家店距离不到五十米,却仿佛藏着快与慢的生活智慧。哪天您路过老街,不妨也来体验看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