固原附近200块钱的爱情,固原200元情感故事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03:49:28 来源:原创内容

固原的冬天比想象中还要冷。我裹紧羽绒服站在公交站台,看着呵出的白气瞬间消散在夜色里。这趟末班车总是晚点,站台上除了我,就只剩个穿着单薄的小姑娘在不停跺脚。

“等302?”我试着搭话。她点点头,把冻得通红的手往袖子里缩了缩。车来的时候,我替她投了两枚硬币,她固执地要还我,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零钱。最上面是张皱巴巴的百元钞票,被她小心翼翼抚平褶皱,和另外几张零钱迭在一起。“就快攒够了,”她自言自语,眼睛亮晶晶的,“还差两百。”

两百块能换来什么

后来常在车上遇见她。叫小禾,在城东火锅店打工。那两百块是她省吃俭用叁个月,要给奶奶买的羊毛裤价钱。“奶奶腿脚不好,去年说想要条厚的。”她说这话时不好意思地笑了,“我工资不高,只能慢慢攒。”她手机相册里存着奶奶的照片,老人家坐在院里晒太阳,笑容和固原的黄土一样朴实。

有天下雨,她湿淋淋跑上车,怀里紧紧抱着个塑料袋。打开一看,是条深灰色羊毛裤。“今天发工资,刚好凑够。”她抹了把脸上的雨水,笑得特别开心。那一刻我忽然明白,这两百块对她来说,是奶奶整个冬天的温暖。

深夜的火锅店

周末我去她打工的店。已经晚上十点,她还在收拾桌子,手上烫了好几个水泡。“没事,习惯了。”她轻描淡写。老板娘说,小禾为了多赚点钱,主动申请上夜班。下班时她掏出个小本子,认真记着什么。“这是奶奶的药,这是家里的电费……”她一笔笔算着,最后在“羊毛裤”那一栏画了个勾。

那条两百块的羊毛裤寄出去那天,她像完成了一件大事。我们在巷口小吃店吃了碗拉面,她破天荒加了颗卤蛋。“奶奶穿上肯定暖和,”她眯着眼笑,“等她电话。”

周末晚上,她果然接到电话。老人家的声音从手机里传出来,带着浓重的乡音:“裤子太厚实咧,穿上一会儿就冒汗。”小禾听着,眼圈慢慢红了。挂掉电话她沉默很久,然后抬头说:“值了。”

再次在302路相遇时,她又在数零钱。这次是为了给奶奶买助听器。“可能得攒半年,”她盘算着,“不过没关系。”车窗外,固原的街灯次第亮起,把她的侧影映在玻璃上。那些零零散散的纸币和硬币,在她手里仿佛有了温度。

我后来常想,在这个什么都讲究价码的时代,还有多少人愿意用几个月时间,去攒一份看似微不足道的心意。那条羊毛裤或许不值钱,但倾注在里面的日夜惦念,早就超过了标价。小禾依然坐着末班车,依然仔细计算着每分钱,只是眼神里多了份笃定。她知道,有些东西,不是用价格能衡量的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