邳州车站附近小巷子玩耍的地方,邳州车站旁胡同游玩好去处
那天路过邳州车站,忽然想起朋友说过附近藏着不少有意思的小巷子。反正闲着也是闲着,我便拐进了车站东侧那条窄窄的巷口。
刚走进去就感觉温度降了两叁度,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,墙头探出几枝石榴花。巷子比想象中深,两侧是些老式平房,偶尔能看见坐在竹椅上摇蒲扇的老人。最让我惊喜的是,每隔十来米就有一家小店——卖豆腐脑的、修自行车的、还有那种旧书铺,书架都摆到路沿边了。
转角遇到旧时光
往前走到第叁个拐角,有家特别小的糖画摊子。摊主是位戴老花镜的大爷,见我站着看,笑呵呵地问要不要转个龙。他说在这摆了二十多年摊子,来往的旅客都爱在这儿带个糖画上车。"别看巷子窄,往西走还有家做竹编的,编的蝈蝈笼子活灵活现的。"
顺着大爷指的方向,果然找到那家竹编铺。店主正坐在店门口编筐,青竹篾在他手指间翻飞。他说现在会这门手艺的人不多了,但街坊邻居还是喜欢来买些竹篮竹篓。"车站那边吵吵闹闹的,拐进巷子反倒清净。"他说着递给我个竹蝉,"给孩子玩的,拿着。"
再往深处走,巷子渐渐宽了些。有户人家把木桌摆到院墙外,几个老街坊正在下象棋。穿校服的孩子蹲在旁边玩弹珠,那场景让人恍惚回到了九十年代。墙角的栀子花开得正好,香味混着哪家飘出的炒菜香,居然格外和谐。
我突然明白为什么有人说要了解邳州,不能只看车站大厅。这些弯弯绕绕的巷弄里,藏着比旅游手册更鲜活的城市记忆。那个修自行车的师傅边拧螺丝边和顾客聊家常,旧书店老板能准确说出每本书的来历,这些都让冰冷的坐标变成了有温度的存在。
夕阳西斜时,我捧着刚出锅的炸年糕往回走。车站的广播声渐渐清晰起来,巷口卖水果的大嫂正在收摊。她说夏天傍晚总有人特意绕道从这儿走,"图个凉快,顺便带把青菜回去"。确实,这条连接着现代交通枢纽的传统街巷,就像城市的一道褶皱,妥善收藏着不被时光改变的生活本色。
回头望去,巷子里陆续亮起暖黄的灯。那家糖画摊子前又围了几个等车的旅客,竹编铺的卷帘门拉下了一半。或许明天我该来找找大爷说的那口老井,据说就在第七个拐角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