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河喝茶上课群,双河品茶学习小组
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08:16:47 来源:原创内容

老王发来微信的时候,我正对着一堆报表发愁。手机“嗡”地一震,屏幕上跳出一行字:“双河喝茶上课群,明天下午叁点,老地方,来不?”

这个群名挺有意思,听起来像是个学习小组,可地点偏偏在茶馆。第一次听说的人都会纳闷——到底是去喝茶还是去上课?其实啊,两者都是。我们这群人,大多住在双河小区,有刚毕业的年轻人,也有退休的老师傅,因为都喜欢茶聚在一起。

茶香里的新发现

记得第一次参加活动,我踩着点走进“清源茶馆”。包间里已经坐了七八个人,茶香袅袅。李老师——退休的语文教师——正在泡一壶凤凰单丛,动作不紧不慢。“水温很重要,”他边操作边说,“沸水晾叁十秒,刚好九十度左右。”那天我们聊的是乌龙茶的制作工艺,从晒青到烘焙,李老师讲得生动,大家听得入迷。完全不是正襟危坐的课堂,更像是朋友间的闲聊,只不过聊的内容都跟茶有关。

最让我惊讶的是,群里每周都有不同的主题。有时是张姐教大家辨认不同产区的普洱茶,她那套“观色闻香品滋味”的方法,简单实用;有时是年轻的小陈分享新式调饮,把传统茶叶和时令水果搭配,味道居然出奇地和谐。

这种学习方式很特别,没有考试,没有压力。大家围坐一桌,捧着茶杯,你一言我一语。记不住复杂的茶叶知识没关系,关键是享受这个过程。慢慢地,我发现自己不仅能品出不同茶类的区别,连泡茶也变得有模有样了。

不只是学茶

上周六的聚会让我印象特别深。那天下着细雨,本以为来的人会少些,没想到包间里坐得满满当当。新来的小赵带来了一款老白茶,说是朋友从福鼎寄来的。茶汤橙黄透亮,入口甘甜,大家自然而然地聊起了各自家乡的茶俗。

刘师傅说起他老家闽南的功夫茶,那套精巧的茶具和繁复的程式,听得我们啧啧称奇;来自云南的小杨则描述了傣族竹筒茶的制作过程,新鲜的竹子当容器,茶香里还带着竹子的清香。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,双河喝茶上课群教给我们的,远不止如何泡茶品茶。

在这个手机不离手的时代,能有个地方让人放下屏幕,面对面地交流,实在难得。我们聊茶,也聊生活;学知识,也分享故事。新搬来的邻居在这里认识了朋友,刚退休的王阿姨在这里找到了新乐趣,就连我这个原本对茶一窍不通的人,现在也能说出些门道了。

窗外雨声淅沥,屋内茶香氤氲。看着大家专注地品茶、热烈地讨论,我忽然明白了这个群名字的妙处——它把“喝茶”和“上课”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事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。在这里,学习变成了一种享受,交流化作了一种温暖。

手机又响了,是群里在讨论下周的主题——春茶的选购和保存。我端起茶杯,抿了一口温热的茶汤,心想:这样的“上课”方式,倒是让人每次都期待着下一节呢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