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掖同城快约一夜,张掖同城速约夜晚
今晚的张掖,风里带着点烧烤摊的烟火气。手机屏幕亮了一下,是朋友发来的消息:“周末有啥安排?要不要出来坐坐?”我盯着那句“张掖同城快约一夜”,突然想起上周在甘州市场遇到的几个年轻人,他们正热烈讨论着哪里能找到不打烊的茶摊。
其实在张掖,夜晚的聚会从来都不需要太复杂的计划。记得有个开酒吧的朋友说过,他最享受的就是客人推门时说“刚好路过”的那种随意。城南新开的那家清吧,老板总爱在吧台后边擦杯子边说:“咱这儿啊,就是给临时起意的人准备的。”这话倒是实在,毕竟生活在张掖这样的城市,谁还没几个说走就走的夜晚呢?
巷子深处的老地方
大佛寺旁边的巷子里有家牛肉面馆,开了叁十多年。凌晨两点经过,总能看见叁叁两两的出租车司机在那里吃夜宵。老板老马认得每个熟客,有次听见他对着电话那头说:“直接过来呗,我给你留最后一碗面。”这种张掖同城速约夜晚的默契,大概就是小城特有的温度。
上周叁加班到十一点,群里突然蹦出条消息:“谁还在西大街?出来吃个烤羊肉。”十分钟后,五个人就凑在了熟悉的烤肉摊前。烤架上的羊肉串滋滋作响,朋友小刘举着啤酒杯笑道:“还是这样舒服,不用提前叁天预约。”是啊,在这座城市里,最痛快的相遇往往发生在忽然想起对方的那个瞬间。
钟楼附近的夜市总是热闹到很晚。有个卖杏皮茶的大姐特别健谈,她说最喜欢看年轻人成群结队地来逛夜市。“现在多方便啊,发个定位就能聚齐一桌人。”她边说边利索地打包着饮料,“比起我们年轻时在电影院门口干等,你们这可太省事了。”
其实想想,张掖同城快约一夜这种习惯,倒也不是现在才有的。父亲说他年轻时在工厂上班,周末想找工友喝酒,都是直接骑自行车到对方家楼下喊一嗓子。现在虽然联系方式变了,但那种随时想见就能见到的心情,还是一样的。
去年冬天特别冷,有个南方来的朋友说想看看张掖的雪夜。我们在群里发了条消息,结果来了七八个人,大家沿着木塔寺的围墙走了很久。后来在24小时书店喝热茶时,那个南方朋友忽然说:“你们这儿的人啊,把见面这件事变得像呼吸一样自然。”
如今生活节奏快了,很多人说人情味淡了。可至少在张掖的夜色里,还保留着这种说来就来的约定。可能是老街转角的一盏灯笼,可能是黄河边的一阵凉风,当你想起某个朋友时,手机里那句“在哪呢”永远能得到温暖的回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