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林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,学生叁小时通话五百元事件
这事儿听起来可真够离谱的,对吧?我头回听说时也愣了半天——桂林有个初中生,居然为叁小时电话付了五百元话费。这得是什么样的电话啊?
小军(化名)是桂林某中学初二学生,平时住校。那个周五晚上,室友们发现他抱着手机在阳台上站了很久,回来时眼睛红红的。后来才知道,那晚他给在外地打工的母亲打了整整叁小时电话,话费直接扣了五百多。
电话背后的故事
“我就是想妈妈了。”小军捏着校服衣角,“她过年都没能回来。”他说电话打到半小时时,看到话费提醒短信心里咯噔一下,但听着妈妈在电话那头问他最近数学考得怎么样,有没有长高,突然就不想挂断了。五百元是他攒了半年的零花钱,全在那张电话卡里。
班主任李老师知道后挺感慨。她说现在很多孩子看着啥都不缺,其实最缺的就是陪伴。小军的情况不是个例,班里四十多个学生,将近一半的父母在外地工作。“孩子们平时不怎么说,但心里都憋着事儿呢。”
这事在校园里传开后,同学们的反应很有意思。有人觉得小军太冲动,五百块能买多少零食和游戏点卡啊;也有人说要是自己可能也会这么做,毕竟有些话不当面说,电话里反而能说出口。
小军的妈妈后来知道了话费的事,在电话里哭了。她说那天确实感觉儿子有点不对劲,但没想到孩子藏着这么大的心事。“他爸说这孩子太不懂事,可我听着心里难受……”
其实像这样的桂林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事件,背后藏着不少值得琢磨的东西。现在通讯是方便了,视频通话都不用花钱,可真正能和父母好好说会儿话的孩子反倒少了。小军说,平时和妈妈视频总是没说几句就被事情打断,只有那次,妈妈终于安静地听他说完了所有想说的话。
这事让我想起以前在外地上学的时候。那会儿没手机,都是在宿舍楼下排队用滨颁卡电话。每次通话到最后,都能听见后面排队的人跺脚的声音,可就是舍不得挂。现在想想,那种迫切想和家里说话的心情,和小军这孩子是一样的。
学生叁小时通话五百元事件在学校里慢慢传开了。有同学开玩笑说这是“最昂贵的家常”,但笑完之后都会沉默一会儿。也许大家都想起了自己很久没给家里人打的电话,或者那些说到一半就被匆忙挂断的通话。
后来这事儿还有个后续——小军妈妈跟工厂请了叁天假,专门回了趟桂林。虽然来去匆匆,但小军说,那是他这学期最开心的叁天。而且他现在学会了用网络电话,和妈妈聊天再也不用担心话费了。
桂林这座城市每天都有很多故事在发生。像这个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的事,可能过不了多久就会被新的新闻盖过去。但那些藏在长长电话线里的思念,那些没说出口的牵挂,或许才是这个故事最该被记住的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