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海品茶工作室体验分享,临海茶室品茗感受记录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10:42:50 来源:原创内容

说来也巧,那天原本是去临海办事,拐过老街的转角,一家挂着“听涛阁”木牌的工作室就这么安静地出现在眼前。木门虚掩着,隐约能闻到一丝似有若无的茶香。心里琢磨着,反正时间还早,不如进去坐坐?这个临时起意的决定,反倒成全了下午一段难得的宁静时光。

推门进去,风铃轻轻响动。一位穿着棉麻衫的姑娘从里间走出来,笑着说了声“欢迎”,声音轻轻的,像怕惊扰了这里的空气。她没多问什么,只引我到靠窗的位子坐下。窗外能望见老屋的飞檐和一小片天空,阳光透过竹帘,在木地板上投下细长的光斑。

一杯茶的工夫

“今天想喝点什么?”她问道。我其实对茶懂得不多,只好老实说随便什么都行。她点点头,转身取来一套素色瓷壶,还有个小巧的电子秤。看她称茶、温杯、注水,每个动作都不紧不慢的,像在完成什么仪式,但又很自然。

热水冲进盖碗的瞬间,一股清冽的香气立刻弥漫开来。是绿茶,她说这是本地山上产的,叫什么名儿我没记住,只觉得那味道真好闻——像是把春天清晨的露水味儿都收在里面了。我端起小杯抿了一口,初时微苦,过后却泛起淡淡的甜,喉咙里凉丝丝的。

就这么一口接一口地喝着,不知不觉竟过去了半个多小时。期间我们没怎么说话,她偶尔会过来添水,或是简单说说这茶的来历。奇怪的是,这种沉默并不让人尴尬,反倒觉得自在。平时手机总响个不停,这会儿才发觉,原来安安静静地喝完一杯茶,也是需要耐心的事。

茶香里的慢时光

第二泡的味道又不一样了,更醇厚些,香气也在鼻腔里停留得更久。我看着窗外行人来来往往,忽然想起小时候在外婆家,夏天午后她总是泡一大壶茶放在桌上,谁渴了就去倒一杯。那时的茶没这么讲究,就是用大瓷缸泡的,可那份闲适的心情,倒和现在有几分相似。

工作室里放着淡淡的古琴曲,音量恰到好处,既不打扰人,又让空间不那么空寂。墙上挂着几幅字画,内容都跟茶有关。最让我喜欢的是角落里那个小书架,摆的多是散文诗集,还有几本对于茶文化的书,书页都有些泛黄了,看来经常有人翻看。

那位姑娘——后来知道她叫小月——见我对书架感兴趣,便说这些书客人可以随便看。我抽了本汪曾祺的散文集,随手翻到一篇写泡茶馆的,里边说“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,清泉绿茶,用素雅的陶瓷茶具,同二叁人共饮,得半日之闲,可抵十年的尘梦”。看到这儿不禁笑了,这说的不正是此刻的光景么?

不知不觉,壶里的茶已经泡了五六道,颜色淡了,味道也柔和了许多。小月说这是“尾水”,最是清甜。果然,这一杯喝起来特别顺口,像山泉水似的。她还拿来茶点——是本地特产的桂花糕,甜而不腻,配着淡茶正好。

结账时才发现,原来这里按位收费,不限时间。小月送我出门时,夕阳正好斜斜地照在青石板上。她说有空常来坐坐,我点点头,心里盘算着下次要带本自己的书过来,在这儿消磨一个完整的下午。

走在回去的路上,嘴里还留着那抹若有若无的茶香。忽然觉得,在这座忙碌的小城里,能有这么个地方让人慢下来,好好喝杯茶,听听风声,翻几页闲书,实在是件很美好的事。或许生活的滋味,本就藏在这些看似无用的时光里吧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