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州100米内附近的人,林州百米周边居民
林州这地方说大不大,说小也不小。有时候站在小区楼下买菜,都能碰见叁五个面熟的人。大家拎着芹菜豆腐互相点头,虽然叫不上名字,但都知道是住在百米之内的邻居。这种微妙的关系挺有意思的,明明物理距离这么近,却又隔着层窗户纸。
上周叁晚上停电那会儿,我们单元楼的微信群突然热闹起来。五楼的张姨在群里问谁家有多余的蜡烛,没过两分钟,叁楼的年轻夫妻就送了上去。其实平时在电梯里遇到,他们也不过是点头之交。可遇到事儿的时候,林州100米内附近的人反而比远亲来得实在。
阳台上的风景
我家阳台正对着后面的小区花园。每天清晨七点,总能看到穿蓝运动服的大爷在打太极;下午四点,几个妈妈会推着婴儿车在石凳那边聊天。时间久了,虽然没说过话,但哪天要是没看见他们,心里反而会嘀咕。这种默契,大概就是林州百米周边居民之间特有的联结吧。
记得有次晾被子时,突然刮起大风。眼瞅着楼上邻居的衬衫要飞走,我赶紧隔着窗户喊了一声。后来他在我家门把手上挂了袋橘子,还留了张纸条:"谢谢啦,我是1702的"。这件事让我想了很久,现代城市里的人际关系,或许就是从这些百米之内的小事开始建立的。
菜市场王阿姨的摊子在我家小区门口,她总能记住老主顾的喜好。前天我去买韭菜,她顺手往袋子里塞了把小米椒:"昨天看你闺女买这个来着"。这种不经意间的关照,让人心里暖和。比起手机通讯录里那些永远不联系的名字,这些生活在百米半径内的人,反而构成了真实的生活圈。
最近发现个有趣的现象。早上在同一个公交站等车的几个人,虽然从不交谈,但会默契地给对方留出固定的等候位置。有次下雨,穿西装的年轻人特意把伞往旁边挪了挪,给常站角落的女生腾出块干爽的地面。这种无声的关照,比很多华丽的语言都来得珍贵。
或许我们应该重新认识"附近"这个概念。在快递半小时就能送达的今天,林州100米内附近的人反而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。但换个角度想,正是这些面孔组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底色。下次在电梯里遇到邻居,或许可以试着多说句"吃了吗",谁知道呢,可能一段新的友谊就这样开始了。